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台湾人讲述真实的台湾(上)

http://www.CRNTT.com   2011-04-24 09:29:03  


 
  主事者要有能耐与坚持

  公共电视不只无法处在“政治真空”,而且必须有能力处理“政治课题”。基于公视独有的公共与中立角色,台湾公视几乎在每项重要选举都发挥了辩论平台的功能。也就是说,每逢重要选举,公视都会主办候选人的政见辩论会,让候选人经由辩论呈现其政见异同及辩护能力。我在公视服务的三年期间,就针对民意代表、县市长、直辖市长乃至“政府最高领导人”的选举,举办过各种类型的辩论会,其中最受注目的一次,自然是“最高领导人”选举的辩论(举办时已离职)。

  我参考外国的经验,在辩论前先在互联网上征求公民的录像提问,再经过公正的选择机制,挑选公民到辩论现场直接向候选人提问。此一史无前例的辩论不仅得到主要商业媒体的支持,最终也得到两大政党候选人的认可,开创了公民参与选举辩论的新模式,许多人将其视为民主选举的突破,也是公视功能的跃升。

  不幸的是,尽管法律有保障,政治人物往往会想掌控传媒,一旦越线而为,争端必生;同样,公视主事者也须有面对政治力量的能耐与坚持,一旦倚轻倚重失去分寸,必生事端。台湾公视与政府间最近发生创台以来最大的政治冲突,幷衍生选不出新届董事会的僵局,其间缘由固多,但公视独立地位之不易确保于此充分可见。

  “受信赖的向导”

  其实,公共电视是个啥玩意,对已经建立这个制度的许多台湾民众来说,同样有雾里看花的迷茫。原因自然与公视在台湾建制较晚,影响力受限有关,但对欧洲的民众来说,特别是西欧、北欧国家,公共电视不仅是他们日常收看的电视,也几乎都是该国最早创立的电视台,例如英国的BBC、丹麦的DR、挪威的NRK等。

  截至目前,欧洲的公视多半仍有20%至40%的市场占有率,其他地区如新西兰公视TVNZ、南非公视SABC,甚至享有60%以上的占有率,韩国的公视KBS与MBC等,收视总合也超过市场的半数。足见就全球而言,尽管数字化、全球化、去管制化等趋势不断挑战公共电视的地位,但这个类型的电视服务仍旧挺立,幷且是许多国家平衡商营电视的重要机制。

  台湾的公共电视还在学习中成长,在颠簸中前进。它反映了台湾快速发展、未臻理想的民主文化,也显现了台湾商业肿大、自由无序的传媒生态。许多关心传媒改革的人相信,唯有建立商业与公共二元幷进的传媒体制,才能有效改善当前的传媒环境。

  英国公视BBC的开台总经理雷斯爵士,曾经将创立初期、独拥电视产业时期的BBC形容为“生猛的力量”(brute force),这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电视体制发展到21世纪,则被英国前文化部长乔维尔誉为“受信赖的向导”(trusted guide)。从“生猛的力量”到“受信赖的向导”,一个真正为公众所享、所有、所治的公共电视,仍是全球许多国家所追求的电视体制。台湾公视在此条道路上虽是后来者,但对许多关心人士而言,让它成为社会“共善”(common good)的心思,则幷无不同。

  链接:公共电视

  台湾属于公共媒体的电视台,原仅有“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经营的公共电视台,简称公视,于1998年7月1日正式开播。2006年4月,原属于军方经营的中华电视公司依法公共化,与公视合组“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简称公广集团);2007年1月,原由政府以招标方式经营的客家电视台、原住民族电视台以及对海外播放的中文国际频道宏观电视,也加入公广集团。因法制尚未完整建立,集团营运出现诸多困扰,公视以外的各台也无法充分体现公共价值,现“立法院”正进行修法讨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