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台退将傅应川: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未来着力点

http://www.CRNTT.com   2014-03-15 00:13:30  


 
  2013年是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最为蓬勃的一年,其动力来自于2012年11月,中共将“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列入十八大报告中,作为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的两岸重点工作之一。并将其提升到大陆国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不但显示对此议题的重视,亦有对台促谈政治及军事议案的意味。

  报告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和平统一最符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大陆军方亦反应,两岸应当避免骨肉同胞兵戎相见,以和平环境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以稳定台海局势。这些理念与马英九的“中华民族历史分合”理论,不但有高度共识,亦使两岸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上交相呼应。

  去年6月24日两岸的退将学者以“筑信研讨会”之名,商谈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会议在北京召开,广泛务实的研讨机制的内涵及建立,会后并发表共识。两岸皆认为:“有责任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建立机制的目的 。又认为,西方的“信心建立措施”,并不适用于两岸军事安全问题;并应以中华文化止戈与立信精神,及同为一家人的理念,作进一步安排。双方须秉持一个中国框架,两岸人民福祉,以化解军事安全上的疑虑。这些共识为“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定性,共谋实践的方向定调。会中并提出两岸在东海、南海的战略合作;及两岸军事冲突 的防制,建立演习通报、人道救援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都有待而后协商逐步落实。

   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难题与障碍

  从两岸关系而言,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似已奠定良好基础,但从地缘战略环境来看,此情势并无显着改善,形成建立机制的障碍。所谓战略环境,是指影响本议题的内外环境因素,形成决策上的氛围与压力。尤因台湾施行民主制度,民意的归向往往形成施政者的压力,并使这种氛围决定其政策导向与推动的时机。明显对台构成障碍者来自两方面,其一为地缘战略上的影响,另一则是本土意识形态的掣肘。

  随着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剑指中国遏制崛起;以强化在西太平洋联盟的战略手段,巩固其在西太防线;并以第一岛链为战略前缘,美日联盟为其核心力量。很明显的,美国为了西太的战略利益,不顾日本二战的侵略罪责,及盟国于战后对日本地缘政治上的安排。以美日联盟之名,支持日本在东海及钓鱼台主权上的立场以对抗中国。又因安倍的右倾路线,更与美国的战略利益结合,形成美日联盟与大陆间强烈的敌对态势。

  虽然,台湾已于1979年与美断交、废约、撤军,双方已不俱备联盟关系。但台湾在国共长期斗争及冷战时期两极化的对抗形势中,已依附在以美国为首的民主一方,且使两岸分属不同阵营。至今两岸的对抗形势仍存,社会的氛围亦无法摆脱“国防安全”仰赖美国的军事支援的概念。又因台湾的战略地位,居于第一岛链的锁钥位置。在当前情势中,若两岸和解,美国在西太防线将澈底瓦解。

  从战略的角度视之,两岸和解及“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的建构,实有迁动西太平洋地缘战略架构的意涵。因此,美国藉“美台军售”管道,对台湾军事安全上的关切,任何两岸军事交流、互信机制的建构的活动, 都寄予极大的关注,给予台湾执政当局无形压力,使此进程至今仍处在“二轨(民间)”状态。

  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第二个难题,在台湾内部的政治环境,处在蓝、绿分明的对抗局面中。绿营以其本土意识与台独倾向,建立了一套两岸敌对的论述,形成一种“不反中、即不爱台”的氛围,不断的批判蓝营的两岸政策。将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意涵,直接推向卖台、妥协,甚至于“投降”。

  在现行台湾的政治环境中,“绿营”正利用这一形势,杯葛马阵营一切的两岸施政作为,包括不敏感的经济议题,形成“逢中必反”的一贯态度,从ECFA到至今的服贸法无一例外。因此,在快速的两岸关系发展中,“绿营”采行无限制的反对态度,正成为两岸军事交流,发展军事互信机制的障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