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彭林: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是礼

http://www.CRNTT.com   2014-07-10 13:54:24  


 
  那么再到后来郭店楚简出来了,这时候开始读《礼记》,郭店楚简和《礼记》的关系非常密切。于是乎我这一二十年做的经典主要是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但这个时候还是主要的精力放在哪?这书读不懂,这书太难读,所以首先要把它的意思搞清楚,这个书说什么,这是一件相当相当废力气的事情。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我们这个学术环境越来越宽松,许多我们以前不了解的这些海外的学者,他们的著作就开始大量地在内地被重版。这个中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钱穆先生。

  钱穆先生在我们近代史学界的地位,如果是把史学界比作群山,那么他就是里边的泰山;如果把林林总总的学者比作是星星,那么他是里边的北斗,叫“泰斗”。那么他跟梁先生——梁启超先生写过一个《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那么钱先生在他之后又写了一本同名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很显然他不满意梁先生的书。以前我们读研究生的时候,梁先生这本书在大家心目当中地位是非常高非常高。那么到后来我们读了钱先生的书之后才发现,这两个书它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那么由这个地方就引起兴趣,再去读钱先生的其他书,后来才发现,钱先生的史学的修养我们望尘莫及。所以以前有一个学者叫章学诚,说我们一个史学家有四个最重要的要求,叫做才、学、识、德,道德的德。那么这个里面除了史才、史学、史德之外,我老师就讲最重要的是史识——眼光,读大家都读的书要说出大家都说不出来的话,那么钱先生他的著作几乎随处可见这种东西。那么其中我特别注意他对这个“礼”怎么评价,后来读完以后非常兴奋,我觉得礼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地位,没有一个人说得比他深刻,比他清楚。

  去年我到台湾去做客座,台湾的中正大学特地安排了一场叫做“礼学工作坊”,就把台湾一些做礼学的同行全部请来了,开了整整一天的会,让我做第一场讲演。我报告的题目就是钱宾四——我不应该叫他钱穆的,这直呼其名是很失礼,应该称他的字——《钱宾四先生论礼的三篇文章》。

  这个里面,我提到这样三篇文章。第一篇就是1948年到1949年之际,中国大陆正在发生一个重大的政治转折。那么中国向何处去,不同的党派、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学派,都在试图要给中国指一条路。那么钱先生当时身体不好,他回到家乡太湖之滨休息,一边休息一边思考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较一些最重要的点,他开始写文章。那么他一共写了三十篇,这三十篇文章后来结集成为一本书,叫做《湖上闲思录》,这本书现在很容易得到。那么里面就有一篇叫做《礼与法》。因为梁任公,就是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中国是重礼治,西方是重法治,也就是说他把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比,比到最后更拿出一个核心词:西方是法,中国是礼。

  那么钱先生非常赞同梁先生的这个看法,其实不光是梁先生,我们再往前曾国藩、顾炎武、欧阳修、司马光都是把中国文化归结为一个字,是“礼”字。钱先生说梁先生的这个以中国的礼字与西方的法字相对,他说“此可谓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就是他把中国文化归结为一个礼,说到根上了,西方是重法,我们是重礼,说到根上了。那么礼跟法两个东西哪个好呢?我建议大家回去以后去找找《湖上闲思录》里面的《礼与法》,他那个两个东西评下来他的看法几乎都是礼好,这法不是最好的,礼才是一种更高明的治国的理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