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一个老美眼中的中国城镇化洪流

http://www.CRNTT.com   2015-03-12 11:58:09  


 
大荒地村反映中国农村转型

  时代周报:写完老北京之后,你为何会把目光转向大荒地村?我知道那里是你太太的家乡。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迈克尔·麦尔:如果你想读一本书,而这本书不存在,那就是时候写一本这样的书了。而且,在我写完《再会,老北京》这本关注中国城市转型的书后,我也希望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农村的转型故事。

  时代周报:你看过(赵)本山传媒拍摄的《乡村爱情故事》吗?在中国,其他地方对东北人的印象基本来自两个方面:1.春晚小品;2.《乡村爱情故事》。你在大荒地村接触到的东北农民是什么样子的?谁的故事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迈克尔·麦尔:东北农民在我印象当中是勤劳踏实,同时挺有幽默感。这很像我美国家乡明尼苏达的农民,在美国中西部的那些人。在大荒地村,最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经历了过去五十多年大规模的实验以及经济制度转变之后,这些农民依然还是埋头苦干。现在已经是2015年,很显然,相比较中国其他农村,大荒地村是更为繁荣和富裕的。

  时代周报:你说,希望《东北游记》可以让中国读者(当然也包括美国读者)了解他们可能看不到的中国的一个角落。但《东北游记》的记录对象是一个相对富裕的东北乡村,你也曾在四川农村呆过—那里相对贫穷,这会不会形成另一种偏颇的印象:以为中国农村都已经像大荒地村一样富裕了?

  迈克尔·麦尔:这确实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也在书的第一章就强调了大荒地村绝非中国农村的典型形象。但大荒地村确是反映中国转型方向的案例—它可能会是引发全国范围内变革的发源地。

农村商业化的利弊

  时代周报:你对于大荒地村能人是什么印象?

  迈克尔·麦尔:他们是有野心的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也确实用能力实现了自己的野心:在我这本书的最后记录的“希望村里的事业能够更为成功,产出安全、高质量的大米,从而让整个村都能获益”。

  时代周报:大荒地村如今成了中国城镇化的典型,大荒地村被称为是一个“传统农区推动‘四化同步’的微观样本”,东福米业无疑是该村的经济支柱和形象代表。这样的核心地位,是不是让大荒地村更像一个资源与人力都更为集中化的公司?商业化对大荒地村的影响有多大?

  迈克尔·麦尔:用英文来说,大荒地村现在已经成了“company town”,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个企业控制着一个村庄的命脉。它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在我书的最后,一位东福米业的经理说,公司甚至已经在考虑把大荒地村的村名改成“东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