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光合作用”书店的倒掉……

http://www.CRNTT.com   2011-11-08 11:00:12  


 
  2 案例 万圣书园的理想之舟

  光合作用遭哄抢的那一天,北京万圣书园正举行十八年店庆,群贤毕至,签名售书,鸿儒谈笑,往来皆是爱书人。自1993年创立以来,万圣书园已经成为京城文人聚集地,早有人称“万圣读书一日,可阅京城精英无数”。

  无论是作为一个文化地标,还是作为一个文化品牌,万圣都已构筑其自己的境界。万圣创建者刘苏里,以“开书店是一种表达”,点亮了国内独立书店的理想之径。但他曾多次表明,开书店首先是一桩生意,赚钱必须占据首位,不然梦想再美理念再好,不赚钱都是白搭。

  万圣书园十八年来,也有过举步维艰的时候,1997年,万圣顺应局势,涉足批发出版策划业务,成立图书公司,最后以失败告终,承债不轻,良性运营一度告急,之后书店迁址、营业面积扩大,万圣内部出现走市场化还是回学术的辩论,因理念不合,有管理人员愤而离去,也是一番飘摇。

  刘苏里力镇全局,不惜代价保护万圣已有的学术品格,很多出版社也予以支持,万圣度过一劫。2002年,万圣对所有书籍经营品种进行梳理,调走大量不合书店定位的图书。也是同一年,醒客咖啡厅开业,辅助书店经营。

  为了“留读书人、聚读书人”,刘苏里和妻子一起探索万圣作为书店作为时代思想交流场所的各种可能性。万圣与其他书店最大的区别是,它的书的管理分类,有它自己的立场与价值尺度,比如专设“宪政”、“美国研究”、“1928-1937中国国家史”等书柜。以书为基础,在特定的价值判断与现实关怀下,构建万圣的产品。

  归纳万圣的特色,其一为新书上架速度,万圣书店的上书极快,读者可一览最新出版的书;其二,有些书的存在,是万圣的价值诉求,相同的书,网络书店有,读者不一定能找到,万圣的专业分类与索引,为读者与书籍创造邂逅的机会。其三,奇货可居,几年下来,万圣保留了很多市场上已不再流通的书籍,网络书店没有,万圣有,价格战打不进来。

  3 问题 困局非一时之寒

  中国书店的悲喜剧,有它们自己的背景。而每一家民营书店的退场,原因各有不同。其实,早在2000年前后,有购书习惯的人,早已发现民营书店正在默然凋谢。彼时,商品经济发展迅猛,一家书店与一家服装店或一家食品店,足以构成秋寒与春温的对峙,物质需求不断被刺激起来,文化上的盼求则独自黯然。当时书店之转型,唯走市场化,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贩卖畅销书、教辅书者,可得一昔喘息存活,不变者,怆然关门。

  作为文化中心城市的北京,读书人多,嗜书者众。爱北京者,一直把书市繁荣作为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占人文地理之优势,北京的精神盛宴,也是其他城市读书人艶羡之所在。

  今年“风入松”书店停止营业,以待迁址重振。书店租金问题,方才格外显眼。其实,去年上海季风书园因租金高涨而关闭的事件,早已将租金问题推到人们面前。香港著名的二楼书店,则是以其特殊的存在方式,说明书店租金之难。讨论风起,却也无可奈何。重要的是,租金也是其他商品行业所面临的,书店虽可以打出文化之名,但不足以获得更多支持。

  京东商城、当当、卓越这些网络书店的价格战,对民营书店来说,确是霜雪俱下。即便是万圣书店,也有顾客坦言,利用万圣书目齐全与分类精细,按图索骥寻找心仪书目,之后在网店上下单。虽然网络书店的价格战有恶性竞争之嫌,但读书人蜂拥而上争夺网络书店的低价书,无论商家还是买家,都无可厚非。

  被称为国内最大民营连锁书店的“光合作用”在雄心勃勃扩张之时,就已埋下危机。若无庞然巨资支撑,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扩张是冒险之举。前有席殊书屋之鉴,席殊在业绩最辉煌的时候,也曾遍及30多个省400多座城市,最后因资金链断裂离场。有人称之为中国式发展,蛮勇冒进,野心有余理性不足。

  而中国民营书店的困境,与负税也有一定关系。相较于其他行业,图书行业本来就利润较低,加以地面店与网络书店存在或隐或现的竞争关系,高房租加税负之下,地面书店的生存困境,就更加严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