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营造户籍制度改革的红利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8:40:24  


 
  其次,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看,以前推动中国实现高速增长的一些源泉正面临枯竭。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力市场出现的转折性变化。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二元经济时代,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很低,因此,只要消除劳动力在非农部门就业的障碍,允许劳动者向生产率更高的部门流动,就可以获得经济效率的改善,并推动经济增长。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日渐枯竭,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的工资趋同日渐明显。这也就意味着,从农业部门可以向非农部门转移的劳动力数量不仅越来越少,而且,转移一个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小。2006年至2011年,劳动力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经急剧下降到10%左右,约每年1.2个百分点。要继续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发掘新的增长源泉。

  第三,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冲刺,必然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新古典理论提出的报酬递减原理,预测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必然放缓的趋势。从经验角度看,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迈进,不仅体现为人均GDP水平的提高,也必然互为因果地伴随着一系列深刻的结构变迁。例如,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就足以支撑经济向中等收入阶段迈进,并推动工业化。然而,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的发展则伴随着非农部门更细密的分工和经济部门的多元化;由此,就业结构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并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简单的劳动力再配置不足以获取增长源泉的时候,要推动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帮助已经转移的劳动力在新的岗位上持续提升他们的劳动生产率。

  所有这些变化不仅需要依赖于要素市场能在新的发展阶段提供准确的价格信号,更依赖于对一些体制性因素和障碍实施更深刻的变革。也正因为如此,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的发展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需要对一些既有的制度障碍采取攻坚克难式的改革。这其中,户籍制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户籍制度改革的内涵

  文章分析,户籍制度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遗产,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尽管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非常清晰,但不仅改革的进程是渐进式的,户籍制度改革的难度也由于其涉及人群广泛而成为改革的深水区之一。

  户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制度,但大家对户籍制度内涵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正是由于对户籍制度内涵理解的差异性,使得对改革内容、改革进程、改革难度、改革成本与收益估算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即使在相关文件的正式文本中,我们也很难发现对于“户籍制度”的明确定义。

  户籍制度所包含的内容首先是人口登记与管理。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定在全国实行户籍管理制度。由此看来,户籍制度最初履行的功能是人口登记与管理。其实,对人口登记与管理是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制度,如果户籍制度仅仅承担这样的社会治理功能,户籍制度的改革难度也会小得多。正因为如此,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各地纷纷开始的户籍制度改革,也大多以改变户籍登记方式,实行城乡居民统一的户籍登记为内容。显然,这种改变没有触及户籍制度的实质,延续至今、阻碍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制度框架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户籍制度与很多其他国家实行的居住地登记制度的最大不同,是把城乡人口的分布和劳动力配置固化为不同的居民“身份”,并与就业及一系列福利待遇相关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