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北京专家:台湾政党恶斗影响两岸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4-10-09 00:44:00  


 
  从世界范围内看,以不同阶级和阶层代言人形象出现成为政党区隔的重要形式,这种情形在贫富差距悬殊并且社会矛盾激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较为明显。不过在台湾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一直被控制在相对较小的水准上,所以台湾社会阶级分化及阶级矛盾并不突出。2010年台湾的吉尼系数为0.342,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准,也就是说贫富差距相对来说并不悬殊。一直以来台湾社会的阶级议题基本处于默默无闻的边缘地带,很少进入政治动员的视野。2010年前后阶级议题开始成为台湾社会政治动员的新议题,这些议题主要由民进党提出,并和两岸议题相联结,主要目的在于将“贫富分化加剧”归因于两岸关系交流“图利财团”。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阶级议题”其实带有炒作的成分,也可以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假议题。事实上,在台湾因为长期以来贫富悬殊问题并不突出,阶级议题的动员效果并不明显。

  台湾社会政党区隔表现比较典型者是以族群身份进行区隔。族群身份区隔在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长期存在,主要表现为“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区隔。出现这种区隔的根源在于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外省人长期垄断资源支配权,本省人长期处于受压制的状态,因而产生疏离感和排斥感。省籍族群区隔在台湾政党政治中长期存在,到民进党执政时期发展到顶峰,由此衍生出的“爱台湾VS不爱台湾”的二元论述在台湾大行其道,族群区隔演变成为政治动员的主要工具,撕裂了台湾社会,也遭到了诸多诟病。民进党下台后,虽然仍有将族群区隔作为主要政治动员工具加以利用者,但是由于该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族群区隔已很难堂而皇之地公开摆上台面。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族群区隔在台湾政党政治中已经不存在,在经历了族群区隔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以后,族群区隔已经成为政党政治中根深蒂固的心理存在,现在民进党的政治动员虽然舍弃了族群区隔之名,但是族群区隔的思维仍然随处可见。

  统“独”认同的差异成为台湾政党区隔的另外一个重要符号。统“独”区隔是两岸关系问题在台湾内部的反映,在政党政治中虽然也有体现,但主要还是存在于普遍性的社会认知中。台湾社会的两个主要政党在统“独”立场上区隔并不是简单据于“非统即独”二元光谱的两端。相比较而言民进党的“台独”诉求较为明确,但是国民党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则比较模糊和暧昧,马英九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就是一个典型个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国民党传统的两岸诉求应该是“国家统一”,当年的“反攻大陆”诉求就是最为典型的表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