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郭沫若的“后悔” | |
http://www.CRNTT.com 2014-12-17 12:15:34 |
今年是农历甲申年。60年前的3月19日,重庆《新华日报》在明朝灭亡三百周年纪念日,发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二万字左右的史论连载四天之后,仅相隔一天,3月24日的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即发表题为《纠正一种思想》的社论,指责郭文散播亡国主义,强调“不能姑息和放纵这种反常思想,听其谎论流传”。延安方面则作出截然不同的反应。4月12日,毛泽东在对高级干部的题为《学习与时局》的讲演中,对郭文给予高度评价:“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毛泽东在致郭沫若的亲笔信中更是慰勉有加:“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 一篇史论,引发出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场轩然大波。这正应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名言。 一部欲与《甲申三百年祭》异曲同工的史剧迟迟未能开笔 1944年仲春,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后期,解放区的生气蓬勃与国统区的凋敝黯淡形成鲜明的对照。郭沫若在这篇史论中刺责崇祯的“汲汲要誉”,褒扬李自成较之刘邦、朱元璋“很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气概”,更为投身农民起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岩的悲剧结局扼腕叹息。在勉力写出这篇史论的同时,郭沫若颇欲挟连续创作《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的余勇,写一部关于“李岩和红娘子”的历史剧。 还在史论刚发表一个月的时候,郭沫若在致美国学者费正清的书信中公开了这个创作计划:“近几个月,我在研究明朝末年的历史,读了一些古书,打算把李自成所代表的农民运动写成剧本”。接着,他解释“我的剧本计划遭到了打击”的原因,是国民党“用社论来作无理取闹的攻击”。尽管如此,郭沫若坚定地表示:“我的计划,停一下还是要用全力来实现它的”。 郭沫若是一位捷才,一旦酝酿成熟,一部多幕历史剧往往一周之内即可完成。但是,这部欲与《甲申三百年祭》异曲同工的史剧却迟迟未能开笔。个中原委,郭沫若在两年后发表的《抗战八年的历史剧》一文中,依然以国民党的“无理取闹的攻击”为由:“我写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文章以后,引起了很使人不愉快的纠纷,这对我写作的兴趣,也是一个打击”。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