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改革开放30年:可乐叩门

http://www.CRNTT.com   2008-12-10 00:07:26  


 
  通过这番解释,这场风波才平息下去。北京厂得以顺利投产。投产后,产品供应给国内的旅游饭店和友谊商店,收取外汇,头一年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提及当年为什么要给可口可乐这些限制,佟志广介绍说,一是怕可口可乐影响本国的软饮料发展。另一方面,这种限制也是对它的一种保护,避免引起太多事端。另外,佟志广承认,当时连同自己在内,大多国人还是对可口可乐抱有警惕之心。

  二次建厂又起风波

  1982年初,可口可乐副总裁、国际部总裁哈利坐在来华的飞机上,踌躇满志。他此行的目的,是在广州签署协议,建立在中国的第二家可口可乐灌装厂。

  下了飞机,外经贸部的代表王品清已经在机场等候,双方宾主言欢,合同顺利签署。

  不过,哈利不知道的是,在他坐上飞机的这段时间内,中国国内经过了多么周折的一个过程。

  签约时期正值全国两会期间,在得到建厂消息后,广州市出现了“反可口可乐潮”。此时,广东省领导都在北京开会,他们批示对此要“慎重处理”并且要求推迟和可口可乐的签字时间。但这时,中央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哈利及其专机的入境签证,哈利已经来到了北京,第二天就要转赴广州。

  怎么办呢?请示国务院领导!在紧急情况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指示“按原计划进行”。王品清亲自去机场迎接了哈利及其代表团。广州厂得以在1983年投产。

  “现在可口可乐在中国已经拥有了30家装瓶公司和36家厂房,可在上世纪80年代,每建一个厂都要经过层层审批,磨很长时间,十分辛苦。”当时在可口可乐公司负责中国公关业务,后来升任公司副总裁的卢炳松说。

  据佟志广回忆,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可口可乐总裁马丁曾有过“两年内不打算赚钱”的说法,不过,虽然总体上对中国市场的盈利前景没有过高要求,但是一旦精于商道的可口可乐前一步站稳了,必然会惦记着迈出下一步。

  这次,他们的目标瞄准了国内的第二个装瓶厂。

  1982年初,可口可乐方面开始了和广东省的谈判,他们把厂址选在了改革的桥头堡——深圳。后几经交涉,最终定在了广州。

  可口可乐公司为第二个装瓶厂开出的条件是:提供每分钟500瓶的装瓶生产线,价款的50%为无偿赠送,另50%价款由进口可口可乐公司浓缩液补偿。

  1983年又发生一件事,使十分严峻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不得不再详细介绍的是广州那次“反可口可乐潮”的由来。在可口可乐与广东省政府谈判建厂事宜期间,有一个地方的卫生部门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这个卫生部门的根据是,东北一个研究所给小白鼠喂了可口可乐之后,白鼠表现得十分兴奋。

  众多健康类媒体纷纷对这一消息进行了转载。一时间,抵制可口可乐的风潮顺势而起。

  可口可乐公司随即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公司内部对此有很大的分歧。意见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打官司,走法律管道,到国际法庭去仲裁,这派观点在公司内部一度占上风。而另一派主张用软办法,理由是因为即便赢了官司,可口可乐以后也很难在中国市场上立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