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房地产利益主宰香港 问题很大

http://www.CRNTT.com   2010-05-27 00:35:01  


 
  整体而言,香港的社会仍然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无可讳言,部分市民的流动性却明显不佳。一般认为香港在国家欣欣向荣的大环境中,一如前特首董建华就职时的名言:“国家好,香港更好”。但是回归十多年的经验,一些市民的处境反而比以前差了。在基层,不少产业工人于香港工业北移的初期,北上成了“师傅”和中级管理人员,但于过去一段时期,被内地人员逐步替代,回流香港之后,收入大减。同样道理,由于香港港口的地位于回归后急速下降,货柜车司机等物流业人员也大受影响。中产阶级见到回归之后,专业职位增加,但行政管理职位收缩。而与内地经济发展一无关系的工种如公务员、教师、社工等,基本上不觉得“国家好,香港更好”,这大概可部分解释不少于政府和半政府机构、NGO工作市民有较大的怨愤。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从实行学校分区派位开始,香港教育资源的分配日趋不均。自幼稚园开始,名校挑家长,小朋友要花钱弄一份1公分厚的“简历”才有希望入围。今天香港中学500家左右,其中国际学校16家(超过70%学生是本地人),英基学校8家、私立中学9家、直资中学49家,即约有1/5的中学学位是只有能付得起昂贵学费的家庭才能进入。这些学生除了生活环境良好,营养充足之外,日常几个补习老师,琴棋书画无所不学,假期不是这里交流,就是那里游学,而且不少都在外国大学毕业,社交圈子非富则贵……你是大公司主管,你也会雇用他而不要那个来自天水围,中环也未到过几回,一出口便知缺乏“优雅”文化的小子。事实上,香港的有关研究更显示,跟外国经验不同,隔代贫穷在香港有加剧的趋势。我们可以说,对上世纪80年代前出生的人而言,社会较开放流动是事实,但对“80后”来说,是另一番世界。

  流动性是局部的尖锐矛盾,是未来的大问题;对任何政府,这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而这个问题在香港已经尖锐化和明显化,特区政府不能不尽快面对。

  流动性不足也好,贫富悬殊也好,社会不公也好,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分配。香港的分配出了大问题。众所周知,2006年香港的坚尼系数高达0.533,是全球发达城市之冠;今天这数字恐怕只会更高。与此同时,香港却又出了大量世界级的富豪,其穷奢极侈的生活、巧取豪夺的手法,天天出现于传媒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