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樊纲:低工资的中国正在消失吗 | |
http://www.CRNTT.com 2010-09-05 07:51:46 |
所有这些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任重道远。要使农业劳动力减少到劳动人口总量的10%以下(从其他地区的历史经验看,10%是使中国达到农-工工资均衡的比例),中国必须创造1.5亿个新非农工作岗位。 即使中国经济保持每年8%的增速,也需要20—30年时间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再配置并达到“充分就业”。这意味着每年要创造800万个新工作岗位,其中500万个提供给离开农村的农民工。 文章称,在中国漫长的工业化进程中,工资将逐渐增长,但增速很难赶上劳动生产率。这对于消除收入不平等是个坏消息,因为资本收益和高端工资增速将快得多。但对于竞争力来说,这倒是件好事,因为中国人的工资将维持相对“有效工资”较低的水平。 事实上,近几年工资的增长并未改变中国公司的基础成本结构。高盛的分析表明,尽管真实工资有所增长,但劳动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一直未高于2001年的水平。这一趋势在2010年上半年亦未改变。 为避免严重的社会对立,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有所介入,强迫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并加大低收入者社会保障网的投入。在某些省份,最低工资已经提高了30%以上。但最低工资通常要远低于有效工资,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不匹配的状况。 文章指出,用政府强制政策人为提高工资可能减缓劳动力再配置过程,造成“剩余劳动力”长期存在。在市场均衡工资上升到足以令劳动需求方开出诱人薪水之前,收入不均的情况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那么,在中国设厂的公司——不管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国本土企业——会离开中国前往越南、孟加拉国或莫桑比克吗?有可能。但这只有在其他国家的工资相对更有效率(即那里的生产率比中国高得多)才会发生。光是中国名义工资的增长还不足以导致企业的迁移。就目前而言,总体来说不会发生这种情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