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米兰:央视春晚是怎样不可救药

http://www.CRNTT.com   2011-02-13 11:04:45  


 
  从媒体报道和有关资料看,央视春晚最初源自1962年春节前后的一台“笑的晚会”。当时举国困难,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谢添,在人民文化宫组织了准商业性的演出,向市民售票,笑星侯宝林、马季等均有参加。当时并无领导,只为博民众一笑。 

  1978年,央视复播后,就开始年年制作春晚,但由于电视机普及有限,一直是录播,内容也大多是政治化的内容,与春节需要的娱乐氛围不协调,影响力有限。 

  1983年,在导演黄一鹤手中,央视开春晚直播的先河。晚会抛弃报幕制,首设主持人,邀请马季担纲。晚会播出了仍在接受批判中的李谷一演唱的《乡恋》,也播出了王景愚的哑剧《吃鸡》。接着,第二年马季的《宇宙牌香烟》等节目又大获成功。直到1985年,这时期是春晚获得全国性影响力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以娱乐为主,节目较少受到多级审查,往往导演就能确定。歌曲、相声等也没有什么主题的限制,就是以“有意思”、“联欢”为主。当时央视也没有形成独家供应的局面,北京台等一些地方台也开始尝试制作这类节目。 

  1986年,随着央视春晚影响力的扩大,一纸禁令彻底改变了春晚市场的生态。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发文,禁止各地方台在除夕夜制播同类晚会。这一纸禁令,使得同时段的央视没有其它竞争对手,除夕夜,打开电视机,看到的只有央视一台春晚。中国人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一起看春晚的习惯,也恰是此期逐年养成的。看春晚成了中国人春节民俗中的一种“准图腾”仪式,这是央视春晚霸主地位的形成阶段。 

  1993年后央视春晚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广电总局越来越深地介入进来,春晚也在当年实行了导演招标制。春晚总导演除由央视的21位编委投票表决外,还需广电总局批准。晚会的“联欢”色彩淡化,变成了“盛典”,增强了“团圆、团聚和团结”的宣教功能。央视春晚彻底转向,变成了新时期的“寓教于乐”,变成了一个除夕夜的国家仪式展示。 

  2000年后,央视春晚进入第四个阶段。这一阶段以行政禁令解除,一些省级电视台纷纷抢滩春晚市场为标志。但面对央视霸主地位,挑战者明显力量小,信心不足,不敢直接掰手腕,多选择在小年夜或初一播出。同时央视为应对越来越多的批评,以及与更偏娱乐的对手竞争,也开始调整。比如2005年提出“开门办春晚”,尝试接纳南方或西部四川等地的相声小品;例如在兔年春晚上使用大量网络语言,试图与民众贴得更近一些,与“性”有关的语汇也逐步放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