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红楼”可续否?

http://www.CRNTT.com   2011-03-07 13:52:07  


 
  然而,这也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就问题的另一方面来讲,《红楼梦》续书的不断出现,作为一定历史时期内一种社会思潮的反映,作为红学史上重要现象之一,这些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对于一位读者或文学评论者来说,他可以仅限作品本身的以至于局部的评论;而对于小说史的研究者,则应该总揽全局,既不遗佳禾,又不弃莠草,如果说《红楼梦》是一株耸入云霄的参天古树,那么,在它周身依附缠绕、衍生不息的续书枝蔓则不知是多少“菟丝附女萝”!这批数目惊人的续书已组成一道别样的红楼景观,并引起了红学研究者多方位的关注和思考,所以我们应该去深入研究《红楼梦》续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从而探讨小说自身发展的规律。假如我们对《红楼梦》续书统以“续貂”、“效颦”而弃之,我们将不仅见不到中国小说史的全貌,而且一些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现象及其渊源关系,也便无法理解了。
 
“新续红楼”的创作困境

  最近,从各种媒体了解到,著名小说家刘心武即将推出新续的《红楼梦》后28回,据说将于3月正式出版发行。此言一出,引得舆论哗然,争议的焦点不仅在于这一惊世之举,恐怕还在于这部新续是否真的能挑战今本《红楼梦》后40回。

  对于一位久负盛名的小说家,我对刘心武先生一向充满敬意,“文革”后他创作了《班主任》,是较早推动新时期文学实现“转型”的开拓者之一。虽然现在有人认为《班主任》缺少文学价值,但刘心武的开拓之功难没。正如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打响了考证红学的“第一枪”,而这一枪,注定在以后红学发展的历程上回响了几十年至今余波未息。尽管今天的红学研究起点已经被垫高,胡适那篇文章的有些结论显得比较粗糙,但毕竟为后人开辟了一种新的治学思路。

  当然,任何人的知识视野都不可能没有局限,刘心武转向红学后,我曾经对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有关“秦可卿”系列讲座表示过不同看法,主要是针对刘心武认为的秦可卿原型是“康熙废太子女儿”这种荒诞不经的说法而发,认为他陷入了“文史合一”的思维定式。其实,不要说在浩如烟海的史籍如《皇室玉牒》《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等文献上查不出废太子女儿的相关记载,退一步讲,就算是有,她和曹雪芹熔铸在《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也不能相提并论。从根本上讲,这是个方法论问题,其主要弊端是刘心武用的索隐方法本身并不科学,尽管他的新索隐吸纳了考证、探佚派的一些长处,但这一派红学的最大迷误就在于它执意要在文本意义诠释领域中进行“史料还原”,以为将清代某些历史与《红楼梦》中的人事“关合处”一一坐实才算解读了《红楼梦》。其实,不管曹雪芹这部作品中存在多少真实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进入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进入小说艺术整体中,它们就必然会被天才的作家所整合,从而被构造成为新的意义单位。本来,作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刘心武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但却深陷索隐泥潭而不能自拔。

  那么,今天刘心武又推出“新续红楼”,在他的红学研究中是否有新的价值呢?他的续作我尚未见到,不敢妄作评断。但从各种报道看,他的续作《红楼梦》后28回是以大悲剧收场:黛玉投湖、宝钗病亡、宝玉在大彻大悟后回归神瑛侍者身边,这与通行的后40回《红楼梦》结局可以说完全背道而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