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高铁出口:艰难的生意

http://www.CRNTT.com   2011-06-30 10:59:38  


 
  二、低价优势,“南橘北枳”

  “自主研发”未获海外普遍认可,潜在诉讼成本高昂

  中国加入国际高铁市场竞争,首先遭遇的冲击很可能来自于技术领域,尤其体现在自主知识产权能否获得所在国认可上。中国高铁机车制造在10多年前引进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迅速研制出新一代高速铁列车,研发成本确实较欧美国家便宜了不少,但这种“自主研发”并未得到普遍认可。此间专家表示,中国的自主创新和当初的技术输入国在国际市场构成竞争关系,一旦“整车出口”,对手很可能提起诉讼,无疑将增加成本。

  有外电披露,日本企业高层公开抱怨,中国公司正“窃取”外国技术来竞争出口合同,而这个技术在引进之初是被限制仅能在国内使用的。英国于今年3月宣布放弃中国高铁技术,将连接伦敦和中部主要城市总价45亿英镑的高铁订单交给日本日立制作领衔的企业团体,尽管今年2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英后,外界盛传英国有意采用中国高铁技术。

  高铁购入国多要求雇工本地化,低价劳资优势难复制

  在出口国施工要付给劳工更多报酬,权益保障方面也不敢松懈,这是中国企业在竞标海外高铁项目时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美国政府提出高铁项目计划后,曾表达了高铁项目新雇员工中要有80%是美国人的意向。加州议员称,如果中国参加当地高铁建设,将面临独立工会和环境监测等法规的障碍,美国劳工和移民法规也比中国严格千倍。

  雇佣当地劳工不但要支付高工资,还不能使用国内为赶工期“白加黑”、“五加二”等“行规”。《环球时报》在分析中铁建沙特轻轨项目40亿亏损原因时提到,中方对当地法规和习俗了解不够,穆斯林每天要做5次礼拜,每次至少需要40分钟;沙特政府规定夏季每天12时到15时禁止户外工作,这些人力成本都和国内有很大不同。

  施工速度并不代表“优势”,欧洲高铁等路基自然沉降就要5年时间

  中国南车董秘邵仁强曾经说过:“和国际竞争者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性价比高、交货期限短。”但有时候速度太快未必代表“优势”,反而引发更多担忧和疑虑。外国专家曾惊呼:“中国挖隧道的速度差不多是一天10米,在其他国家至少需要3倍的时间。”英国高铁规划的一期工程工期长达11年,考虑到高铁路轨建成后要等待路基自然沉降,仅此平均就要5年时间。而中国更习惯“大干快上”,铁道部曾聘请德国专家来做监理工程师,这名德国专家一再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和工人慢下来,但没有人理他,最后他愤然离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