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高铁出口:艰难的生意

http://www.CRNTT.com   2011-06-30 10:59:38  


 
  三、不懂运营的卖家不是好卖家

  通行模式包含诸多利益关联方,中国企业需“长袖善舞”

  中国不仅希望能够承担路轨建设和提供动车车辆,而且还希望能够参与高铁运营,但大型轨道交通项目历来面临商业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博弈。在回答中国高铁海外如何赚钱这个问题上,国际通行的做法是采取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这与中国国内长期以来政府主导投资有很大不同。

  PPP模式简单说就是以效率原则为出发点,政府通过给予私人部门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这个关系包括特许经营协议、股东协议、工程承包合同、材料设备供应合同等多个层面,项目参与方包括政府机构、代表政府的股权投资机构、股权投资人、咨询机构、承包商、银行、保险公司等。中国高铁企业要学会权衡处理与政府、配套企业、金融财团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才有盈利的可能性。

  不求单项优秀,投标方必须证明从供应链到建造到运营的充分能力

  据一位曾经参与沙特项目竞标的负责人透露,中国高铁出口在成本上确实有优势,但在运营经验积累上"还差火候"。动辄上百亿美元的高铁项目,如果客流没有保障,很容易陷入后期运营的巨额亏损,这是中国企业出击海外高铁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去年,中国南车就是考虑到在沙特这类高温、沙漠地带修高铁存在较多不确定风险,主动放弃了该项目的竞标。

  对于风险不可控的疑虑同样出现在有意竞投巴西高铁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中,巴西政府要求投标方必须展示从供应链到建造到运营的整体方案,这意味着中标者需要证明其对基建、技术转移、运营以及维护等围绕高铁展开的各个环节均有充分的能力。巴西交通部陆路交通局(ANTT)高铁项目执行主管Hélio Mauro Frana坦言,问题不是谁的技术好、谁的票价低、谁的效率高这些单一指标的衡量,而是我们能从投标方的项目提议书中看到他们的优势与弱势,从中做出平衡。

  投资冲动“外溢”,国内高铁债务危机恐波及海外

  高铁海外投资本质上应该是基于商业利益的市场行为,但眼下投资主体如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南车、北车集团等都是大型央企,在抑制不住投资冲动的同时,单一的融资来源事实上也把国内的高铁债务危机延伸到海外。有媒体报道称,由政府信用背书的情况下,今年不少于3500亿元的高铁投资表明铁道部门无意改变“债台高铸”的现状。

  最新教训是中铁在波兰的公路项目,本月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公开宣布解除与中海外签署工程承包协议,并索取约2.71亿美元的索赔和罚款,原因可能是中海外早前以不足预算一半的报价竞标成功,施工时却因为亏损进展缓慢。中海外是中国中铁下属专门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全资子公司,中国中铁2011一季度财报显示,现金流为负的21.09亿元,原本激进的市场策略已难以为继。

  
  结 语:目前看来,京沪高铁“降速风波”引发的思考并没有停在速度本身,工程进度、风险评估等方面的“降温”也在持续,这或许有助于中国企业看清海外市场行情,以便做出准确定位。

  (来源:网易新闻另一面2011年6月30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