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故宫之“门”,一个国家的文化之殇

http://www.CRNTT.com   2011-08-22 14:09:37  


 
  如此处理方式,不禁让很多人疑虑,假如没有网友的曝光与媒体的及时跟进,这个事件会不会就在欺上瞒下中不了了之呢?事实上,从公众的意见来看,出现意外事故,并不是最大的不可原谅之处,最主要还在于故宫信息不公开的做法,与一贯的傲慢、愚蠢、蹩脚的回应方式(先矢口否认最后没办法抵赖了,才一点点地坦白交代),火上浇油地激怒着民众。 

  信息时代,合格的信息应对之道,似乎总是成为当下很多机关单位的“阿喀琉斯之踵”,最后变成“达摩克利斯之剑”。从目前来说,故宫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和红十字会、铁道部结合,跻身构成了“三剑客”,刀刀刺痛了民众的心,或者说,成为了“三贱客”———令国人大为光火,遭集体鄙视讨伐的三个对象,形象和公信力几乎跌到谷底。 

  还有,在央视8月1日晚播出故宫受损文物之后,更是惊起舆论的喧哗,因为受损文物与目前故宫官方网站提供的“故宫藏品信息”中,唯一一张宋代名为“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藏品图片明显不符,于是“赝品”与“被掉包”的质疑随之而来。但且看故宫新闻发言人冯乃恩的回答吧:“这个故宫同名的有好多,但是编号不同,这是误传。”至于具体到底几个,他“不搞业务我不知道。”如此语焉不详,如何服众? 

  再来回顾下故宫在“错字门”与“会所门”的表现。坚称“撼字没错,显得厚重”,但后来又改称这都是故宫下设的保卫部门擅作决定,未汇报、请示领导。建福宫变会所的质疑,故宫的官方回应同样是否认:完全不存在此事,并责怪媒体报道有失偏颇。但在事实面前,故宫又一次用惯用的伎俩回应称,是承担花园接待服务工作的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未经院里审批的情况下,擅作主张。” 

  很显然,这般一贯漏洞百出的傲慢回应,与前段时间的红十字总会和铁道部何其的相似!从这些部门的身上,我们可以窥探到中国政治文化病症,强大的官僚主义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这些部门,不管是公益性质的组织、文化机构,还是国家机关,都患上了这种病症。这种官僚主义,可以视民意为无物(“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视公共事件犹如私家琐碎小事,内部处理;视人命与公共财产为草芥。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时间的承认与道歉,对其似乎成为了一项高标准高要求了,公开透明的运作过程也成为稀缺品。在理念与行为上,这些官办部门每每展现给民众就是“民众早已过河了,官方还在河里摸着石头”的自娱自乐、落伍、蛮横的态势,且还一再地认为,民众对他们各种呆滞落后的言行举止与做法的指责,是误读误解,且深深伤害了感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