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奇葩博物馆”为何能成地方文化名片

http://www.CRNTT.com   2013-07-12 14:24:21  


“奇葩博物馆”内区分公母的12生肖,标注的年代为元朝
  中评社北京7月12日讯/近日,被网友们直称“毁三观”、“藏假纳赝”的“奇葩博物馆”——河北冀宝斋博物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该博物馆并未在河北省文物局注册,但业务主管单位却是冀州市文广新局。该博物馆拥有河北省省级科普基地、衡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3A旅游景区等多块牌子。地方官员表示,该博物馆是一张地方文化名片。目前,该馆已经闭馆摘牌。(《新京报》7月11日)

  明明是欺世盗名,“奇葩博物馆”竟自诩“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明明是“丧失了基本的文化水准”,却成了一张“地方文化名片”。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博物馆近一年内竟有三四千学生前来参观、接受教育。真是不可想象,学生们究竟会从这个丧失基本文化水准的所谓博物馆里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尽管河北省文物局表示,冀宝斋博物馆并未在河北省文物局注册,完全是“自己在弄,自己在造势,自己在编故事”,但冀宝斋博物馆却弄得风生水起,造得红红火火,编得有枝有叶。于是,没用多久,多块招牌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挂了上去,“地方文化名片”的名头竟这样响当当地打了出去。

  而现在,在网友的一片吐槽声中,多家与这张“地方文化名片”的诞生有关联的单位纷纷出面撇清:博物馆的主管单位冀州市文广新局称,当初为博物馆补办手续只是作了一个初审,即有场地、有藏品;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组织评审的专家没有搞文物的,都是搞科学的……透过这些解释不难发现,相关部门在审定的时候竟都有意无意地忽略或者绕过了对博物馆文物的鉴定,所侧重的只是推荐材料。而推荐材料归根结底,又是地方政府和博物馆自己填报的。这些情形,恰恰暴露出了我国目前民办博物馆的乱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