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三大领域将释放改革最强信号

http://www.CRNTT.com   2013-09-10 09:10:39  


 
  三是加快预算制度改革。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年底突击花钱广受诟病,这其中折射出中国预算制度不合理、预算执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财税改革有望在建立全口径预算体制,以及赋予地方人大审批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权力等方面有所突破。另外,现行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也是导致地方债务隐形化的主要原因。未来赋予地方政府发市政债的权力,并引入公开透明的债务评级机制,也是积极尝试,有助于将隐形债务显性化。

  四是养老医疗体制改革。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金缺口。据媒体报道,今年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研究制定的基础养老金方案有望完成,方案的重点包括养老金整体投资运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跨省转移等方面,预计明年新制度有望全面推进。

  居住证制度破解户籍难题

  文章称,城镇化是本届政府的核心词汇。当前中国官方公布的城镇化率为52%,与世界水平接近,且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的城镇化速度其实并不算低。那么新政府的城镇化战略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关键不同之处在于新型城镇化提倡“以人为本”,即新市民不仅要融入城市,更要有稳定的就业,并能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显然,困扰新型城镇化的首要束缚在于户籍制度。实际上,可以看到,虽然当前城镇化率高达52%,但这是基于常住人口的统计,能够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群体仍是以户籍为口径,这一意义下的城镇化水平要远低于这一数值。由于户籍制度限制,一直以来,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比例较低。截至2012年,农民工的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和生育等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仅为14.3%、24.0%、16.9%、8.4%和6.1%。此外,当前农村存在大量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不仅使得进城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也导致社会矛盾的积累。

  户籍制度改革目的在于缓解这种城镇内部出现的二元结构矛盾,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令人欣慰的是,早前国务院在提交给全国人大的城镇化报告中,首次明晰了未来中国各类城市的户籍改革路线,具体包括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等,这将是一项重大突破。

  当然,从实践角度来看,小城镇和小城市的户籍制度放开目前看来并无大碍,而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的落户制度,由于涉及到更多资金投入与公共服务,仍然面临不少阻力。在笔者看来,推行居住证制度,即根据居住时间长短、对应相应差别化服务,既可以为新市民进入大城市提供规范化途径,也可以为户籍改革找到突破口。

  而从实际推行情况来看,居住证管理也有加快推进的迹象。有报道称,由公安部牵头制定、搁浅多年的《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目前已经提交至国务院法制办,有望在年内推出。而地方层面,今年7月1日,上海也启动了居住证积分制,即设置相应的指标体系,对持证人进行的“积分管理”,当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可以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待遇。虽然北京在居住证推行方面仍然进展缓慢,但居住证制度作为取代户籍管理的积极方式,未来有望在全国各大城市加快推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