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张云:超越“国强必稳”的思维

http://www.CRNTT.com   2014-10-23 11:25:59  


 
  第二,“结构稳定论”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客观上会让国家产生放弃积极努力改善关系的可能。由于过度聚焦力量对比,一方面可能会对另一方为避免冲突,甚至改善关系的动机无意识地忽视,另一方面因为潜意识中相信,只有实力对比发生有利于自身的变化,即使现在不努力将来也会实现自动的关系稳定,力量对比结构不变化现在做什么努力也是徒劳,从而削弱自身为了改善关系的主观努力的动力,这种“等待”的心态会让双方都丧失本来有可能改善关系的契机,让冲突的可能性加大。冷战的和平结束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当时美苏领导人看到了“结构稳定论”的巨大缺陷,通过主观努力加强沟通避免了重大的误判。
 
  第三,“结构稳定论”的逻辑能够部分解释为什么中日关系出现目前的困境,但不足以作为预测未来中日关系的依据。过去十年是中日在历史上首次出现同时强大的局面,这打破了过去几十年来日本强中国弱的状况,从力量对比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如此重大的力量变化过渡期带来的相互再定位对关系造成一定冲击不可避免,也是必然要经过的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稳定论”的解释有一定说服力。
 
  但是这并不能够解释为什么力量变化能够让过去的中日友好一下子变成中日对抗的局面,现在连维持起码的可持续的工作关系都困难。这说明除了力量对比因素外,还存在其他的重要原因,这些其他原因正是双方能够做主观努力的空间,而中日关系的未来正取决于这些主观努力的意愿和技巧。人类社会不是机器社会,并非马力越大关系就会稳定,这里不存在一个必然的因果关系。
 
  第四,“结构稳定论”的思维会减少中国试图理解周边“小国”逻辑的动力,大国主义的负面倾向就会抬头。除了日本,目前中国与菲律宾以及越南关系也比较紧张,在中国看来,中国走和平道路是内在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国家蓄意渲染中国威胁源于美国的挑拨,不少人认为关系不好原因,在于中国还不够强大,等到中国像美国那样强大的时候,这些“小国”就自然服了。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只有等到中国真的超过美国才能得到验证。
 
  现实是,无论越南还是菲律宾都是人口接近1亿的国家,放在其他地区无论按照什么标准都不是一个小国,他们的对华政策无疑有美国因素,但这是不是全部,中国究竟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到底懂不懂这些国家。笔者尚未看到过中国的菲律宾或者越南专家提出过让人信服的有关对方逻辑的解释。(懂得对方的逻辑并不等同于认可对方逻辑,而是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是否存在合理部分为求同存异找到钥匙),如果不知晓对方的逻辑,单方面地不停宣传和平发展,很可能会不得要领,相反的陷入为什么不被理解的苦恼之中。
 
  作为大国或多或少都会有大国心态,大国心态也并不是完全负面的。问题在于如果大国不能够准确了解或者不愿意了解“小国”的逻辑,那些被无视的小国尽管可能改变不了大的战略结构,但可以造成负面的贡献(即“添乱”),反过来让大国的外交疲于奔命,进而阻碍更重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