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周雷:从亚细安峰会看中国亚洲战略

http://www.CRNTT.com   2014-11-18 11:02:34  


 
  以与缅甸接壤的云南为例,中国在大量吸纳“缅甸新娘”,推动大宗玉石、木材、能源、替代种植等经济互动的同时,并没有关注缅甸新移民的文化融入、生态资源保护和不同族群的社区利益共享。同时,由于中国本土日益紧张的族群矛盾,正通过国际通道、国际事件、国际传播的方式,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并没有利用中缅共享的漫长国境线,创造新的国际治理、族群政治、经济互动、文化传播的最佳范例。当不同国家逐渐进入民主化的缅甸,势必造成中国在缅甸全境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式微。

  其次,得力于翁山淑枝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的长期国际关注度,和反对派民主化缅甸的持久努力,缅甸在其国内、周边和海外布局了较为发达的民主推动组织、权益组织、环保组织、媒体机构和国际学人网络;这些几乎涉及军事、政治、文化、妇女权益、战争、种族、卫生、健康、艺术、媒体、环境等多方面的国际组织网络,将随着缅甸民主派的上台和势力崛起,成为缅甸真正的国际交往后备军。

  相较之下,中国在中缅边境的政治化、半军事化、半透明化、族群紧张态势管治之下,缺乏具有核心表达力和话语建构能力的民间和公民社会。这虽然会在管治意义上带来操控性,但是当中缅互动变成多国角逐、国际透明、美日强力介入的新态势,中国可能失去基于民间、个人、社群最具表达力、沟通力和斡旋力的力量阶层。一旦出现类似密松水坝、莱比塘铜矿、中缅油气管道这种国际项目争议时,中国将陷于越来越孤立的国际场域。

  第三,中国在国际组织建设和国际媒体传播方面,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由于中国整体上萎缩的非政府组织和民间机构网络,国际社会很难在东南亚(甚至任何中国资本聚集区域),看见基于强大学术支持、民间资金供给,且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中国国际组织”;同时因为中国媒体整体上的政治性,几乎没有媒体可以对国际上重要、敏感、核心议题进行持续报道和话语建构。

  因此,在未来的缅甸变局、南中国海争端、亚洲未来海洋战略竞争态势中,中国需要思考如何培育中国的国际组织、国际媒体提供观点、思想、方法和案例。否则,在日益国际化、利益分化、价值多元化、民族主义意识觉醒的亚洲世纪,将是严重的国家缺陷。

  作者周雷是BRICS FUTURES智库创立人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4年11月18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