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张云:超越“国强必稳”的思维

http://www.CRNTT.com   2014-10-23 11:25:59  


  中评社北京10月23日讯/“‘国强必稳’的国际关系观如果广泛扩散的话,就会阻碍中国战略思维和外交技巧的创新。由于过去100多年经历的国耻,让中国在看待世界时,更多地习惯于从弱国的立场来处理对外关系,而过去10多年的实力迅速增长则需要中国更多地考虑如何以一个强国的心态去看待世界,这个调整需要时间。”学者张云在其评论文章《超越“国强必稳”的思维》中如是说。该文详论如下:
 
  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在第十届北京—东京论坛上演讲中大力肯定中国发展的同时,对于成功光环背后的隐患异常坦率地指出,“中国强调和平发展不构成其他国家的威胁,我本人也相信这一点。但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不是由自己作判断,而是周边国家感受和认知,即便中国没有这方面的意图,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危机感不断加强,最终还是会被认为是威胁。”
 
  这番话出自这位被广泛认为亲中国的日本前政要,可能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吃惊。我们暂且不论说得是否正确,但倒是点出了中国外交面临的困境。
 
  过去30多年,中国以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速度和规模实现了一个人口大国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崛起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基本上也是正面的。这主要因为中国的崛起是在全球相互依存以及国际机制框架下发展以及中国外交成功的结果。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与世界相互依存深化的同时,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的关系却不断恶化,中日关系就是这种悖论和中国外交困境的集中体现。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对日外交上已经体现了最大诚意和努力,关系得不到改善是因为日本政治右倾化,甚至有计划地恶化中日关系的结果。这就自然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日本执意选择同一个未来的超级大国对抗?为什么进行了几十年的中日友好会如此脆弱不堪?为什么中国过去10多年在软实力建设和宣传和平发展的各种努力,似乎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没毫无效果?
 
  围绕中日关系一连串的为什么集中体现了中国在崛起后,没有看到外部周边环境如预想的改善而失望和一定程度上的无奈,这种失望让不少人开始转向倾向于相信只有实现中国实力绝对强大,上述问题就会自动解决的“国强必稳”的“结构稳定论”的思维,这是高度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观的体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