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执政党寻找改革新动力 | |
http://www.CRNTT.com 2009-01-30 09:27:08 |
与社会弥合距离 社会转型时期,中共执政面临的困境,不仅体现在党内权力运行制度化改革不顺、组织力减弱的层面上,与社会独立力量之间产生的分离,则是另一个需要化解的主要矛盾。而这一方面问题的生成,则在于相对于执政党必须与社会一起现代化的要求,改革仍然缓慢,幷有错位。 一位历史研究者说,以党内政治学习为例,现在很多党组织还都继续一人读报或者读文件、其他人围听的习惯,是僵化的日常体现。从前革命战争时代,因为党员文盲范围较高,很多党组织形成了一人读报、其他人围听的传统。到了现在,中共党员个个是文墨好手,政治学习的套路却一直没有变化。 整体上,中共执政至今,长期依据结束战争、初建和平时期的理论,认为自己依据过去的形式,或者对旧的政党组织模式的局部修正,就可以代表全部国民,但事实上,如果执政党自己不向现代化转型,社会上利益纷繁复杂的群体,只能自己发展成独立的力量。如果具体部门排斥这些社会力量,中共全党与这些社会力量之间产生鸿沟般距离就难以弥合。执政党长期把太多精力放在了投资、人事等等具体的经济性和行政性事务上,忽略了顺应利益表达所要求的自我集结趋势。 2007年底,北京市市委成立了社会工委,与市建设办合署办公,其中一项职能是负责社会组织建设和服务协调。与排斥其他独立的社会组织力量的态度相比,积极介入各种社会组织和独立力量的发展,与之建立紧密关系,对执政党而言是更具可行性的执政方式,而北京市的力度有多大、效果会怎样,还有待观察。 和北京市相比,中国其他各地执政党和社会独立力量之间的鸿沟问题可能更明显。而对于中共,过去有过在不同的社会力量中,竞争和培育党员的成功经历,今天需要再次经历团结中国最广大范围群体和精英的道路。而这一道路,不仅仅在中共和独立的社会力量之间,也在中共与过去的国有单位体系消解后产生的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更包括中共一定要珍视的自己传统上依托的受雇佣劳动者和农民团体。僵化体制思路下,所有这些社会团体和力量都会自然依附于执政党之下,但是在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中,独立利益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执政党应该用现代化的制度,竞争党内党外民心,加强执政的民意基础。 在经济动荡、经济增长提供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变弱时,执政党从各个层面有效地推进现代化、制度化改革,是国家度过经济危机,实现更长远发展的条件。具体的方面很多,比如执政党的宣传机构在既定职能之外还能成为党的公共事务和公众关系窗口机构等。在当前的特殊时期,这些工作如果能够着手规划和推进,都会是开启更长远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 (作者郭凯,经济学博士)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