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秦辉:教育有问题,但不是“教育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1-09-27 14:50:48  


 
“重点学校”之利弊及其他

  重点学校的问题也是如此,我国的“重点学校”不同于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优质优价”的资源配置方式自然形成的所谓名校,它们(这里指的是中小学)中的许多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为某些特权阶层的需要而人为地强化配置教育资源形成的“贵族学校”。这些学校在改革时代打破身份壁垒,面向社会实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招生,应当说是较之以往的一大进步。如今却有论者以“重点之弊”为由要求取消“重点学校”的按分数招生方式,而强调一律“就近入学”。从而使重点校所在社区的孩子与无重点校社区的孩子在享受“重点”教育的机会上形成了严重的不平等。后一类社会(即大多数社会)的孩子丧失了通过考试改善学校教育环境的机会。而前一类社区的户口顿成奇货可居的“资源”,拉关系找门路把孩子户口迁入这类社区的“非考试竞争”、实即腐败的竞争愈演愈烈。重点校因择优录取权的丧失而抱怨生源质量下降,非重点校学生因失去通过考试择校的权利而弱化了进取心,更重要的是,用全社会纳税人的钱办的“重点教育”只为特定社区服务,犹如过去只为特定阶层服务一样有失起码的公平,也是从重点校在公平竞争基础上向全社会开放的改革方向上后退了。

  实际上,目前取消前“重点学校”在分数面前平等招生的义务后,这些学校控制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创收”的手段乃至变相贿赂官员的手段。“片”外的学生再不能凭分数考进去,却可以凭金钱、权势混进去。某些学术除规定“片”外生的“进门阶”外,还规定“党政某级、部队某级官员子女”可以免费入学。只是坑了那些无权无钱而空有“素质”的平民子弟。 

  在许多国家,公办义务教育也有社区内入学的规定,但同时也立法保证各社区教育资源的平等。如印度就规定公办小学教师与管理人员都实行轮换制,以消除教育资源集中于某些“特殊学校”的现象。没有这些前提,是谈不上“就近入学”的。 

  当然,“重点学校”制度确有大弊,其弊在于人为地扶持“重点”而忽略一般。为矫正此弊应当做的是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尽可能使之在各社区中分布均匀。做到这一点便可使跨社区竞考重点校之风气不禁而自止,但若舍此不为,而只是剥夺学生通过考试择校的权利,那就不是除弊而是弊上加弊了。 

  总而言之,假如我们不能消除因教育资源短缺而引起的竞争,那么“考试竞争”大概是诸种竞争中弊病最少的一种。“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起码比“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要好,而后者又比凭政治特权、出身与种姓特权来分配教育资源要好。如果说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改革中收费教育、“优质优价”教育尚且具有相对以往而言的合理性并受到提倡,为什么我们唯独要苛责“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呢?要缓解竞争,一靠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像发达国家那样,“应试”之弊就不会严重),二靠增加机会、减少资格限制,使竞争“过程化”,而不能靠弱化考试,尤其不能靠划地为牢或恢复举荐制之类的“非考试竞争”。相反,维护公平竞争,清除“科场腐败”与特权干扰,倒是当今之急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