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读书》式微与公共学术的崛起

http://www.CRNTT.com   2013-03-06 14:56:59  


《读书》杂志1979年创刊号封面(左)和2013年第2期封面(右)。
  中评社北京3月6日讯/作为中国读书界中极有口碑的一本杂志,《读书》杂志的发展动向历来受人关注。此间新京报日前登载叶匡政的文章“《读书》式微与公共学术的崛起”指出,大量媒体评论的出现,标志着由《读书》最早倡导的“公共学术”在中国的全面崛起。但在“公共学术”崛起的这一轮浪潮中,《读书》几乎是失语的,它也没有认知到自己曾是“历史的先声”。

  成在搭建“公共学术”平台

  《读书》杂志换帅引起人们关注。《读书》创刊以来,在知识分子中享有它的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因它最早把“公共学术”这一理念,带到了读者面前。它的定位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但它的目标一直是致力于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公共交流。它既不同于学术刊物,也和面向大众的报刊杂志有所区别,它以广义的读书人为对象,试图建立的也是知识分子和社会的知识共识。正是这一独特定位,使它创刊后,很快获得了知识分子和读书人的普遍尊重。从陈原、范用,到沈昌文时代,作者即有金克木、董鼎山、黄裳、张中行等老一代作家和学人,也有刘军宁、赵一凡等新一代学人。他们的文风或优雅考究,或犀利生动,既有文学性,也贴近社会现实,获得读者的共鸣是必然的。

  社会和学术的多元、复杂,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认知会有很大差异。《读书》所倡导的公共学术,想打破屏障,从不同的专业角度,从不同的利益阶层,来关注不同的公共事件,使读者能打破那些因体制或阶层带来的盲点或成见,让每个人的认知更接近社会事实的真相。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