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台湾两大主流论述的危机与对策

http://www.CRNTT.com   2022-02-28 00:05:45  


 
  三、对待两种话语论述的手段方式:原则-名实两用-双挂钩-多重共识

  如前文所述,民进党的“‘中华民国’台湾论述”与国民党的“‘中华民国’论述”,均是在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脉络衍生中发源与生成,谋求两党对于台湾的“和平问题”与“选举问题”的双解决,体现了两党不同的问题解决理路,以及对于两大问题的不同侧重,有其一定程度上各自逻辑的合理性。大陆对待两种话语论述所应确立的原则,应服务于其对于大陆根本诉求之统一进程的意义,确立“区别对待”的原则,析解两种论述中蕴含的张力,根据统一的目标诉求,吸引与其相近或者同向的部分,遏制与其相左或逆向的部分,求得对于两大论述的解构与再造,使得两大论述的未来发展契合于统一的应然需要。

  国民党“‘中华民国’论述”中潜藏着“正统‘中华民国’理念”与“现状‘中华民国’理念”的张力,即使捍卫“正统‘中华民国’理念”的新党理念派已然脱党出走,但二者的张力已蕴含于作为“‘中华民国’”标识的“‘中华民国’宪法”本身,该宪法的“一中法理”可以加以扩大诠释或者缩小诠释,可以造就体现“正统‘中华民国’理念”的“终极统一论”,也可以导出现今“‘中华民国’论述”的“求同尊异论”,二者蕴含着张力而前者更近于大陆的统一目标。

  民进党“‘中华民国’台湾论述”在字面本身,便内涵着“‘中华民国’要素”与“台湾主体性要素”的并列与张力,前者是民进党谋求“和平问题”解决的思路体现,后者是民进党针对“选举问题”动员的主张反映。虽然如前所述有“选举压倒和平”的“台湾主体性绑架”的可能性,但是两大要素的并列提出也已然构成事实张力,前者“台湾主体性要素”的张扬,是岛内国家认同异化、民粹政治流毒的反映,构成大陆统一目标的障碍所在;而后者“‘中华民国’要素”基于其核心要件“‘中华民国’宪法”,与大陆的统一目标是同向的。

  由此,大陆对待这两种论述的原则,在于析分其中内在张力的两种成分,将其纳入整个统一进程的一环,标识着大陆对于岛内社会政治议程的实质改造。而加以操作化的策略至少有三点:名实两用、双挂钩与多重共识。

  首先在于名实两用,以“以实定名”或者“因名责实”的手段,达到对于话语论述的再造与重塑。名指名词或者概念,实指实际存在的事物,名实往往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任一“名”都有其指称与表意的“实”;而任一“实”都有指代与表达它的“名”。而在国民党与民进党的两大论述中,其内在的张力蕴含着“名”与“实”的张力与冲突,从而给名实两用提供了操作性的空间。对于国民党的“‘中华民国’论述”,大陆可以采取“以实定名”的手段,以“‘中华民国’宪法”内涵的“法理一中”为支点,撬动国民党的话语论述由“一中模糊”走向“一中清晰”,谋求其论述由“现状‘中华民国’论述”朝向“正统‘中华民国’论述”;对于民进党的“‘中华民国’台湾论述”,大陆可以采取“因名责实”的手段,以其内涵的“‘中华民国’要素”责成其回归“‘中华民国’立场”,回溯“‘中华民国’宪法”,谋求其论述由“台湾主体性要素主导”逐渐向“‘中华民国’要素”倾斜,实现其论述的渐进改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