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俄乌战争与中国战略克制

http://www.CRNTT.com   2022-05-07 00:04:41  


 
  俄乌战争对当前国际秩序中的一些脆弱环节形成了实在冲击,却无法撼动已然根植于国际体系的各类原则。战争本质上是一场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集团”的冲突。尽管针对战争性质的争执贯穿战事始终,双方也从各自角度出发就使用武力的原因各执一词,然而一些原则性问题却并未遭到广泛质疑,包括乌克兰是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拥有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权利等。与此同时,如果追溯此次战争的诱因,其中既有民族之间微妙的文化因素,也涵盖双方各自发展路径的历史因素,同时又包括两国因东西方阵营选择差异的政治因素,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其难以成为颠覆国际体系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作为一场独特的战争,俄乌战争难以被简单复刻。尽管美国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举措令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对以联合国为核心和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产生质疑,但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国际规则仍是大部分国家的行为准则。能够颠覆国际秩序的“追随效应”是无法形成的。

  作为世界变局的“缩影”,此次战争真正能够改变的是自20世纪末期以来欧洲大陆趋向交错相融的地缘政治结构;战事将再度强化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对美国的依赖,也会令俄罗斯势力范围边界不可避免地迈向程度更深的军事化。冷战结束初期,许多欧洲观察人士认为苏联解体后的地缘秩序将被彻底改变。北约和欧盟笃信可以通过东扩陆续将大陆上的其他国家纳入框架内,强化自身的战略自主性,进而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然而,在俄乌战争后,这种“接触”或将划上句点。正如德国哈勒大学政治学教授瓦尔维克(Johannes Varwick)所述,欧洲国家很可能将再次效仿冷战时期,恢复对美国防务保障的依赖,并形成旷日持久的威慑⑥。北约会将大部分战略力量常驻东翼,通过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部的北约成员国“再武装”以构筑防线。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将成为欧洲制衡东方的关键合作力量。此外,战争也削减了中立国家的数量。芬兰、瑞典和瑞士公然表示对俄罗斯的反对,不仅向乌克兰输送武器,同时还冻结俄罗斯的资产,以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开展与北约的合作。在欧洲之外,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其他地区的国家陆续加入了制裁行列。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一轮的“恐惧”和“威胁”既是强化大西洋同盟关系的新动力,又成为固化美国阵营的新基础。

  三、“俄乌战争”与中美关系

  2022年2月,中美两国相继发布了两份重要的战略文件。其中,由中俄两国共同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成为两国互信力量的佐证,其中明确提出“反对外部势力破坏两国共同周边地区安全和稳定,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藉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反对‘颜色革命’,并加强在上述领域的协作”。而美国白宫公布的《印太战略》则是拜登执政以来的首份正式战略文件,主旨在于加强美国“从南亚到太平洋诸岛的印太地区所有角落”的地位和承诺,意在系统性推动其对华战略迈向纵深。两份文件可以被视为中美对未来国际秩序的一种愿景,但彼此在内容、观念和预期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对于美国战略界来说,中俄发表的联合声明意味着其建构的两个“最大竞争者”实质性地强化了双边友好关系,长足地提高了应对其制裁这一重要战略工具的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