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叙事学与中美贸易争端

http://www.CRNTT.com   2022-04-09 00:02:40  


贸易纠纷话语的立场涉及国家、民族利益,是隐形的话语博弈战场。
  中评社香港3月9日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屹博士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3月号发表专文《从叙事学视角看中美贸易争端》,作者表示:以中美经贸纠纷背景下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两份中美经贸立场白皮书为语料,考察其对中美两国国家道义立场定位、评判、结盟的叙事特征。中方政府的道义立场建构基于断言类言语行为,同时以指令类言语行为和承诺类言语行为共同建构中国的道义立场,但主体性思维建构立场难以得到美方认同。国家立场建构关涉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涉外纠纷情境下国家如何建构立场值得学界进一步探究。文章内容如下:
 
  一、引言

  贸易纠纷话语的立场涉及国家、民族利益,是隐形的话语博弈战场,也是表征国家利益的符号形态,应该受到学界更多关注。本研究建构国家话语立场分析框架,并以中美经贸纠纷背景下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两份经贸立场白皮书为语料,考察其对中美两国的身份定位、道义立场评判,以及由积极或消极身份与评判而成的结盟趋同或趋异。研究问题包括:(1)国家道义立场的元语用指示语的语用特征?(2)国家身份立场与国家道义评判如何结合并建构结盟?(3)国家道义立场指示语蕴含哪些元语用意识?

  “立场”这一术语由Biber和Finegan(1988)在学界首次明确提出。通过对不同体裁文本的聚类分析,他们描述了态度、情感、判断、义务四层面的副词聚类(立场标记词)特征,强调立场建构的主观性和评估性特征,将立场界定为对信息命题内容的“态度、感想、判断、承诺”的词汇及语法表达(Biber & Finegan,1989)。在此基础上,Biber等人(1999)将确信、怀疑、精确、限制等言据意义聚类归为知识立场,把包含个人感受、态度等情感意义聚类归为态度立场,把表达和呈现信息的方式聚类归为言说风格。该立场概念及主要理论观点成为二十多年来语料库立场研究的基础,其研究路径和立场分类也成为开展相关研究普遍遵循的经典范式。虽然Conrad和Biber(2000)将其中的言说风格变为风格立场,但没有改变其内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