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叙事学与中美贸易争端

http://www.CRNTT.com   2022-04-09 00:02:40  


 
  其中,立场定位影响立场评判,立场评判也反映立场定位,国家积极或消极的个体身份、关系身份、情境身份决定国家在知识立场、道义立场、态度立场对事件的积极或消极评判;积极或消极评判也可以映射国家身份定位。国家立场评判包含知识立场、道义立场、态度立场和文本立场,知识立场反映交际主体对命题内容的主观性解读,是其他立场建构的基础;道义立场是对命题内容的价值评判,反映立场建构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态度立场反映个体基于知识立场、道义立场表达作者对命题内容的评价、感受、情感等主观态度。就中美贸易纠纷情景而言,中、美两国基于交互主观性,外现于个体、关系、情境身份以及与知识、道义、态度立场的认同或反对态度就构成了立场结盟趋同或趋异。

  国家立场尤其是贸易纠纷情境下的国家立场侧重于实现言外行为,与以往学术文本的立场建构有所差异。众所周知,人类社会行为系统的本质是言语行为(丁金国,2009),言语行为是元语用意识的指示语(Verschueren,1999),也是最小的话语意义单元,从言语行为切入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意义。鉴于立场研究和元语用研究的索引性及指示性特征相一致(Mey,2001),本研究尝试使用“元语用意识指示语”(Verschueren,1999)代替“立场标记语”(Biber,1988,1989,1999)建构国家立场的元语用分析框架。其中,国家知识立场由程度强调词和模糊限制语组成,道义立场由指令类言语行为、承诺类言语行为和断言类研究行为构成,态度立场包含情感标记语的表达类言语行为和反映主观性的评价言语行为构成,文本立场则由语篇指示语构成。据此,在主体框架指引下,国家立场之元语用微观分析可以进一步加以细化,限于篇幅,本文仅聚焦于国家道义立场定位、评判、结盟的建构。

  三、 道义立场之元语用分析

  本研究的语料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包括国务院于2018年10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和2019年6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语料处理包含文本清洁、标注、统计、检索等流程。其中,中方社交指示语是两份立场白皮书文本出现频率额最高的语用资源,可见白皮书文本侧重于建构中国话语权。

  道义立场包含身份立场和道义立场评判、道义立场结盟三部分。其中,身份立场包含身份叙述和社交、时间、空间指示语。通过对文本的识别、标注、统计、分析发现身份立场以中美两国的社交指示语频数最高。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以中美两国的社交指示语为例,通过道义评判分析其所建构的中美两国在贸易纠纷中的元语用意识,考察中美两国的趋同或趋异结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