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叙事学与中美贸易争端

http://www.CRNTT.com   2022-04-09 00:02:40  


 
  例(4)2018年6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专门针对外商投资准入进行限制。

  例(5)中国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在关税大棒的威胁下进行,不能以牺牲中国发展权为代价。

  例(6)中国的立场和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国希望通过对话而不是关税措施解决问题。

  例(4)是中国国务院对下级部门发出放开市场的命令言语行为,以中国的积极个体身份和积极道义评判建构中国的结盟趋同。例(5)是中国政府对美国发出的禁止言语行为,包含美国在纠纷情境中加征关税、牺牲中国利益的语用预设,以美国的消极情境身份和消极道义评判组合建构美国的结盟趋异行为。例(6)通过希望言语行为,从中国的立场定位指出通过对话解决中美问题,以中国的积极情境身份定位和积极道义评判建构中国的立场结盟趋同。

  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类型的选择因素包括:交际双方的话语权关系、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事件的紧急程度、指令发出方的情绪和情感状态(樊小玲,2013)。虽然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经济体,但是美国在国防、科技、金融等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并长期在国际舞台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尽管中国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依旧落后于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美国发出的指令类言语行为应该使用建议、请求言语行为才符合中国的身份地位。但是,在两份贸易立场文本,中国对美国的指令类言语行为都出现了命令、禁止、要求言语行为,如例(4)、(5)。这既是中国话语的语用惯习,也是中国政府为了维持在民众心中一贯的权威地位以鼓舞气势,以及为稳定贸易纠纷所导致两国乃至全球金融不稳定、经济增速下降等消极事态而权衡利弊的抉择结果。此外,中美之间的消极谈判结果导致中国政府、民众、企业家都处于消极情感状态,而“敌对情感状态通常会采用语力级别高的指令类言语行为”(樊小玲,2013)。

  中方的道义立场认为维持友好互利共赢关系是遵循道义规约的行为,而设置贸易壁垒、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是违背道义规约的行为,以此为出发点,中方政府将自身高情态的指令言语行为合理化、道义化,但从语言形式看,容易造成压迫感,不礼貌程度较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