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叙事学与中美贸易争端

http://www.CRNTT.com   2022-04-09 00:02:40  


 
  3.1道义立场的分析模式

  立场评判是立场建构的主体过程,也像是说服对方的“引擎”,让受众信服什么是正确、合适,试图让对方以自己的身份视点的价值评判来思考和行动。道义立场是对某事的必要性、义务性、可能性、因果性的判断(许家金,2019)。交际主体表达观点的言语行为通常蕴含其所属社区的社会价值体系。在国际交往中,不同国家劝说对方接受自己的价值评判就是在建构道义立场;通过强调共享的价值观,不同国家在对命题内容观点进行协商的过程中建立国际关系。因此,道义立场是评判行为好坏非常重要的标尺。中国涉外贸易话语通过援引国际社区的道义规约和评判警醒美方的无理制裁行为、消除经贸分歧,其所建构的道义立场就是国家道义立场。贸易话语道义立场的建构是基于中方视点下的社会道德秩序评价,涉及多层道义规约。 

  通过借鉴道义情态的定义,许家金(2019)提出道义(义务性)立场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立场评判的子范畴之一。道义情态可以分为道义指令型和道义承诺型两种(Palmer,2001),体现道义的语言符号包括“应该、必须、不得不、会、也许、能、导致、以至于”等表达义务行为的立场标记语(许家金,2019)。与此相对应,道义立场的元语用指示语包含指令类言语行为、承诺类言语行为、断言类言语行为。在中国涉外话语中,指令类言语行为表达中国政府从中国道义视角出发对其他国家行为的建议;承诺类言语行为是中国政府基于国际社区的价值取向表达中国自身的行为计划;断言类言语行为是中国基于国际规约对他国不仁行为的警告。

  身份是意识的原型(Adorno,1966),身份建构和立场表达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过程,国家道义立场建构以国家身份为出发点,通过对纠纷事件进行道义评判并组合建构道义结盟。分析贸易白皮书道义立场的元语用指示语可以揭示中国的身份视点和道义评判规约,同时也可以揭示中国在贸易纠纷情境下的国家道义趋同(异)结盟意识。

  3.2道义立场之元语用分析

  道义立场的指示语由断言、指令、承诺三类言语行为构成。其中,断言类言语行为是对美国违背国际社会道义规约的消极预言、判断;指令类的请求、建议言语行为主要是表达中国政府从自己的身份视点,希望美国消停中美贸易纠纷的意识;承诺类的允诺和威胁言语行为是中国政府基于全球经贸发展的利益考虑和国际社区的价值规范等表达中国政府对自我行为的计划和对美国持续加征关税行为的警告,目的是实现改善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现实的语用意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