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构建基于中华文明的新礼治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23-08-27 00:18:22  


 
  (5)拜登上台后,内政上奉行的是“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义”,外交政策在形式上加强了与盟友和伙伴国的协调,但在“为己谋利、减少负担”上与特朗普并没有实质性区别。拜登政府对乌克兰事件的反应,典型地表明了这一点。美国已从“全球领导国”演化为“国际事务头号协调员”,主要表现为:美国不再愿意为国际事务承当“兜底”责任,只想有选择性地做有限的付出;更多地强调自身与本土利益的维护;强化自身的文明特质与政治价值观;致力于构建具有圈层特征的文明圈组织与文明圈秩序。

  二、文明内卷的全球画卷

  二战后,反帝反殖民浪潮促成了大批民族国家的建立,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浪潮加上一些国家的发展战略,则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国家。其中一些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大、政局稳定、教育程度高、奉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军事实力迅速提升、对自身文明的认同明显上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加大,因而渐渐有志于构建自己的文明圈组织与文明圈秩序。这些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主要在其周边地区,它们很难重复基督教欧洲过去五百年的全球扩展史,均属于典型的区域文明。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国家独立后在外交上就倾向于“构建自身文明圈组织与文明圈秩序”(典型如阿拉伯国家),并在新世纪强化这一势头(突厥语国家是典型)。而一些文明型国家更是如此,莫迪执政后的印度是典型。

  中国实力更强、发展势头更好,而且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下取得的,因而中国的文明特征更受关注。中国崛起是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国在东亚地区再次成为最为强大的国家,强烈影响着周边国家,并在许多方面提升全球影响力。

  这对于基督教世界来说,无疑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它们对中国的崛起心存疑虑,并依据自己的历史经验与思维逻辑,预判中国将重复基督教文化圈崛起国特别是德国、苏联的行为。因此,中国需要用时间来证明:中国人的天下观不同于基督教徒的世界观,中华文明更具有包容性、中国主张的地区与全球秩序虽然有特色但能与现有的国际体系相容。而基督教世界则有必要尽量超越过去几百年形成的优越感与基督教一神论思维定势,以便更好地研究、理解中华文明,特别是中国人的外交理念与政策措施的准确内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