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构建基于中华文明的新礼治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23-08-27 00:18:22  


 
  六、五百年来的世界秩序

  过去五百年历史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所有的崛起国都会提出一套自己的地区与世界秩序主张。欧洲国家构建的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其特征是主要国家构建起自己的殖民体系,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的是欧洲模式,“脱亚入欧”的目的是像欧洲国家那样,以战争手段建立自己的殖民地体系,到二战时发展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两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丧失了领导世界的正当性与能力。而复制欧洲国家模式的日本,二战中的战败也就成了必然。

  二战后,“世界中心”转到了美国。历史上,美国的孤立主义源于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告别演说,后发展为把美洲当作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一战的胜利也没有让美国人放弃这种外交倾向。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才使得大部分美国人意识到,孤立主义并不能保证美国的本土安全,罗斯福才得以让美国参战。二战中,欧洲地区大量教育与科技人才流向美国,美国因而得以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的教育、科技与文化中心,并在战后继续吸引全球人才向美国移民。

  美国治理世界的方式不同于欧洲。外交理念上,体现为以“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民族自决”等为主要内容的威尔逊主义。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则成为美国在全球收割人心的利器。

  “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在政治上体现为联合国为代表的政治与安全机构,金融领域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贸易领域为关贸总协定及其升级版的世界贸易组织。军事上是军事同盟体系与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这显然比管理殖民地的“性价比”更高)。

  软硬实力兼备的美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领导国是必然的。问题在于,美国打造的战后国际体系主要基于基督教价值观与利益,有其内在的缺陷:天然地需要一个对手和敌人。美国成为二战后参加战争最多的国家,即与此相关。过多的国际干预为美国制造了新的对手与敌人,并消耗着美国的国力。从1970年代起,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整体上走向了下坡路,虽然在里根时期与克林顿时期有过短暂的恢复。但反恐战争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则使得美国转向了全球战略收缩,以便延续其在全球的比较优势地位——但不再是以全球领导者的身份,而是以“国际事务协调员”的身份。

  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加,拉美地区(特别是巴西)、非洲地区(特别是尼日利亚超过南非成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进入经济增长的上升通道(虽然有些国家的发展波动较大)。印度经济快速增长。从2006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量的最大贡献者。

  经济原因迭加文明内卷,国际格局的显着特征,从大国间基于地缘政治的博弈,演化为文明之间的竞争。这将是本世纪的长期趋势。而中国的崛起又是其中的突出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