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06年4月号,总第100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从台日渔权纠纷看两岸及日本三边关系发展

  蔡东杰:台日渔权纠纷的背景




    二OO五年年中,台湾方面大动作进行护渔措施,特别是立法院长与国防部长的同台演出,不啻使原本被压抑的纠葛陡然浮上政治台面。大体来说,尽管台湾方面始终坚持对于钓鱼台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过去且一度发生过保钓运动,甚至部份保钓人士还登上过钓鱼台,但在正式行为方面则长期保持缄默,甚至李登辉还曾声称:「钓鱼台本来就是属于日本的领土」。由此角度看来,此次台湾方面的举动可谓相当地积极大胆。 

    从冲突升高的背景来看,台日渔权问题的背景原本是单纯的划界纠葛,但是在一九七○年代的能源危机埋下冲突升高的远因后,一九八二年海洋法提出「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则等于提供了当前问题的近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问题实际上长期受到冻结,似乎指出这并非台日所关切的重大利益。至于二OO五年渔权冲突升高的导火线,与其说是旧话重提,其实是 台日的内部政治问题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进一步来说,日本政府的无法彻底解决经济泡沫与台湾执政者的始终无法取得稳定多数的政治力量,都使其对民粹议题的抵抗力大幅降低。 

  台日挣扎于同盟边缘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过去几十年来,无论是渔权纠纷问题或者是其他的双边争议,台湾在日本面前总是居于比较弱势的位置。归纳来说,其原因大致可分三方面来加以说明:首先是权力对比的现实,本来就让台湾比较不可能取得发言权;其次,由于台湾在国家安全方面长期对美国处于高度依赖状态,而日本又是美国在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基于投鼠忌器或同在一条船上的道理,台湾也不可能对日本采取强势态度。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由于两岸对立局势不断出现失衡趋势,尽管台湾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依旧十分耀眼,但显然无助于其国际空间的持续受到打压;此一情况除迫使台湾执政当局继续深化对美国的战略依赖外,也很希望能形成正式的「台美日同盟关系」来作为其安全后盾。对此,美日方面并非毫无回应,例如安保条约适用范围的扩大便是一例。 但基于更长远的考虑,特别是对中国大陆崛起态势的忌惮,让它们短期内不可能朝这方面迈进。或许有人会问:难道两岸政权不会基于同文同种的历史背景,共同对日采取强硬行为?以当前两岸僵局未解的情况看来,这种选项的概率当然很低。 

  中日徘徊在冲突边缘 

    反过来说,相对于台日双方挣扎于同盟政策边缘,中日关系则可说是徘徊在冲突边缘。特别是在最近一年多以来,虽然两国仍大体维持着经济合作关系,甚至提出过某些国际合作案(例如泰国克拉运河计画),但无论是西伯利亚输油管线竞争、东海油田开采纠葛、钓鱼台主权争议、靖国神社参拜问题,甚至是日本有意在联合国改革中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次的计画,处处都可以看到中日外交烽火连天的景象。 

    表面上看起来,这一连串的纠葛好像都是些互不相关的个案,但我们如果从近年来中国大陆推动「周边外交」的努力看来,便可轻易发现其不寻常处。所谓周边外交的主要目标是要为中国持续的经济发展铺下基石,为此,中共不惜牺牲部份利益换取与俄罗斯及印度在边界争议上的妥协结果;于此同时,中国一方面透过上海合作组织建构与中亚地区的联系,另方面透过与东盟签署推动自由贸易协定来稳定双边关系; 再者,它也不断利用六边会谈来介入朝鲜情势,甚至大规模向台湾推动善意攻势。总的来说,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唯一呈现负面发展的就只有对日外交部份。 

  三角关系的未来可能发展 

  进一步来说,中国所以锁定日本作为展开外交攻势的原因是,日本可说是中国以周边外交为基础,进而拓展大国外交版图的重要关键。可以这么说,所谓大国外交不仅是希望中国能与目前世界上主要大国维持建设性关系,更希望藉此将中国也推上大国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似乎也可证明其大国身分,但正如台湾当年也曾为常任理事国一般,这个政治身份 其实算不了什么。对中国大陆来说,真正能成为大国的第一步,可说是先在区域内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 

    如果前述推论合理的话,那么一方面中日关系短期间显然不会好转,更重要的是,台湾作为战略棋子的角色也将跟着凸显出来,而这也是日本主动表示要与台湾方面重新恢复渔权谈判的原因(当然不会是因为台湾强力护渔的结果)。换句话说,至少在三到五年间,台日关系应该会朝正面发展。不过,如果由此推论台湾将有机会被纳入美日安保条约的话,恐怕还是过于乐观;个人认为,比较可能的发展应该是在台美日间深化其非正式的军事连动关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