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勇:从中国的角度看对美关系
中国自己是否已经清楚定位
大家每次讨论都是讲美国如何将中国定位,好像祗要美国客观了,就可以给中国定出一个好的位置。
我觉得正好相反,关键是中国怎么把自己定位。中国定位,是要别人看的。如果中国自己没定位,那么别人无论怎么客观、怎么准确,它也是老在那里漂移。
而中国的定位,我觉得真是挺大的问题。
中国的整体定位,以及对美政策定位,都不是很清楚。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起码可以将佐立克的讲话作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比较明确的言论。但是我要想出示一份中国这方面的东西,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就缺了一份。
所以,中国对美政策也不是特别清楚,中国自己将来干吗也不是很清楚。在批评美国讲中国威胁论的时候,我们在座的都是参加过很多讨论会的人,出席过各种场合,讲美国威胁论的言论是否也是大有人在?
所以我有时与美国人讲中国威胁论,他马上从电脑上调一堆“美国威胁论”。官方的、非官方的、网上的、报上的、杂志的,很多资料。听说前不久开的有关中美关系的会上,稍微有人对美国的态度强硬一点,马上就有鼓掌的。讲对美国温和,就不鼓掌了。整个的情绪在这里摆着。包括我自己上课,也能感觉到这种情绪。因此,中国能不能把握好自己,我觉得还是一个问题。
四小龙的成功经验并不完全适合巨型经济体
下半年以来,我觉得美国媒体比过去更加客观一些。而中国的媒体,我觉得这两年,炒作的成分有点增大,相对来说反而有些极端的东西,把中美关系中的所有的事情,往往都说成是美国的责任,包括经济上的纠纷。
网上有些观点还能够对这种争论、纠纷持平和的心态,但是相当部分都还是认为这就是美国方面的错,是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
其实反过来想,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包括外贸政策,中国发展的前景及其政策,是否一定合适?
中国是一个大国,而目前很多政策,实际上是向当年的四小龙学来的。四小龙都是比较小型的经济体,人口又少,他们的影响力不是很大。如果中国把四小龙的东西搬过来了,作为十三亿人的大国,其结果势必与美国在某些方面发生矛盾和冲突。我觉得,这种责任并不能完全归于美国一方。
王宝付:中国自身的进步导致美国对华政策调整
这五年的中美关系,不管怎么讲,肯定是在向前走。从战略竞争对手到现在复杂而重要的关系,当然是在发展、是在进步。
从中美双方来看,无论中国对美国如何定位,还是美国对中国如何定位,应当说,造成中美关系波动的干扰因素主要来自美国方面,这是事实。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发展、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对中美关系没有影响,有影响,但是比较小,因为中美双方的力量是不对等的。导致双边关系波动的主要因素来自美国方面,美国政策的调整变化,决定双边关系的波动状态。
再有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估小布希执政五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哪些因素起了主导作用?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
比如说,是双方对共同战略利益的认识,是中国方面提出和平崛起的理论,还是美方对中国的基本看法有变化,哪些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中国实力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不是说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产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还是强,中国还是相对弱,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份量的确增加了。【郭震远插话:不是美强中弱的相对态势发生了变化,是中国的绝对增长产生了影响。】这从经济、政治、软实力等各个方面来看,中国自己的绝对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根据中国的发展和实力的变化,开始对中国采取更认真、更务实的态度;包括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看法,认为中国不是前苏联那样的国家,不会挑战美国全球的霸权地位,不会改变现存的国际结构等等。对中国来说,需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那就是在现代世界舞台上和国际竞争中,实力的增强,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是稳定国家关系包括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
美国内部对中国的看法目前并不统一,有很多不同看法,但是主流看法与国际社会的认识基本一致。就是中国的地位在上升,这个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变化是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发展模式不会因为美国遏制而改变方向
反过来从我们这方面来讲,怎么看中国方面提出的和平崛起理论?
从二零零一年至今,有关中国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讨论不断深入,影响不断扩大。提出这样一种理论,我想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要向世界表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但无论我们怎么解释,怎么去讲,国际上有些人还是不愿意接受。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的脑子里对中国的发展有一套既定的看法,很难说服他们。
其实,这并没有多大关系。我觉得中美关系发展到现在这么一个水平,作为中国一方来说,无论是政治领导人还是社会的精英阶层、知识阶层,没有必要过分地担心这样一个假设——祗要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中国的后果和结局一定像前苏联一样。
不会的。中国没有前苏联那样的政策,没有前苏联那样的野心,没有与美国在全球争霸的欲望和行为,发展道路和模式也大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点。不要认为美国持续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中国的发展方向就会改变,就会走到前苏联那条路上去。这个不是完全由美国决定的,主要还是在于中国自己本身。
袁征:对美政策有基本共识美国人对华态度变化颇大
美国人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十几年来变化颇大
我们以十年为限,或者更长一点时间,从老布希政府的后期,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中的一个最大的变数,就是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变强。
我九十年代与美国人谈的时候,也是我在美国做博士论文的时候,美国人总是说美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是与欧洲的关系(当然现在这种结构也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但是当时美国人讲这个话的时候,表示的潜台词就是------我们美国不是很关心你们中国,你们中国也就是在东亚地区有点影响,但是在我们美国的对外政策领域,实际上占的分量并不是很大,美国的老百姓也没有特别关心中国的实力有多强。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再去美国访学,直接接触美国社会,就发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普通的老百姓都说,你们中国人很强,我们现在用的产品一看都是“中国制造”。很明显的感觉,就是与以前不一样。在与那些中国问题专家聊天的时候,他们也说中国增长太快,我们对中国的这种发展速度,特别是对中国将来的国际行为是什么样,拿不准,我们非常担心。这说明美国对中国的看法,的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和平崛起”的观点还没有令世界放心
谈到中国类似外交宣言这样的文件,好像是比较缺乏的。如果官方发布这样的宣言,不仅中方必须考虑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反应,而且还涉及到中美是否相互信任的问题。就我所瞭解,美方还是把郑必坚列成“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在相关的美国人士看来,郑必坚教授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官方的谋士。
至今为止,美国人或者说整个西方世界、甚至发展中国家,还是在观察、琢磨——中国发展了,到底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祗是说和平崛起,但是如何和平崛起,其实并没有充分自圆其说的逻辑。也就是说,目前还很难解释中国的崛起之路能不能走出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所界定的怪圈。至少,目前我们的观点还不能令人信服。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本身就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的东西,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
中国对美政策有大致共识主张对美交往有利
在一九九九年炸馆以后,中国的决策圈,至少西方认为的精英阶层里面,关于对美政策有一个辩论,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办?我觉得总体上是达成了一个相对共识。也就是说,在确保自己核心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在一些能够妥协的问题上,与美国合作。
我觉得在那次辩论之后,至少在做的方面,美国人还是看到这一点的。这就是说,美国对华定位实际上并不仅仅取决于美国国内自身的辩论,还取决于中国到底怎么干?如果中国与美国对着干,美国国内的强硬派就可能得势。他们可以说中国在贸易、安全等各个方面与我们对着干,典型地是一个威胁。相反,如果不是对着干,主张交往的观点就比较容易被接受。
实际上,我们最近这些年的姿态是比较低的,能合作的领域还是与美国合作了。这样主张交往的一派,反而声音强一些。
以十年或者十五年的周期来看,美国媒体与以前相比,总体上来讲要客观得多。对中国的弱点也报导,而稍微正面、比较符合事实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多,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