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在跨过政治“死结”后,可能会在安全领域采取一些措施。将来如果实现日本防卫厅长官和中国国防部长之间的互访,或者在中低层次进行相互交流,对安全合作来说无疑是有益的。而之前,由于小泉时期的“政冷”,安全领域的官方交流,基本上都停止了。但要研究日本,没有从直接交流得到的感性认识是不行的。
其实日本对我们的瞭解似乎更少,他们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是“独裁国家”,老百姓很苦。我以前接触过一个日本退役将军代表团,他们看了上海和北京后,对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很吃惊。
[插话:他们在日本受的教育,根本不瞭解中国。他们也受到限制,也不让随便来中国,而且受到反共教育。可以说,他们被灌输的反共思想,比我们的厌日思想更厉害,意识形态教育非常厉害。在这方面,日本防卫界最糟糕,对中国瞭解非常差。]
通过相互交流,能加深对对方的瞭解。即使是日本右翼人士,只要让他们看看真实的中国,坦诚地交流,也是可能感化他们的。
日本暂不会在台湾问题上走得太远
安倍在与温总理会晤时口头表示,日方将继续按日中联合声明处理台湾问题,这一立场没有改变,日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 由此可见,日本在台湾问题上,起码目前还不会走得太远,尽管他们在底下搞了很多动作,且支持台独在日本还是有相当的势力。但是从政府层面来讲,仍没有偏离以前公报中的原则。一旦“台海有事”,会是甚么状况,则另当别论。估计届时日本按照日美安保体制,协美干预的可能性比较大。
东海问题可能逐步磋商解决
中日有关东海问题的谈判至今已经进行了六轮,尽管双方基本同意“共同开发”,但在共同开发的范围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目前的形势判断,如果中日政治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东海问题完全可能通过磋商来解决。目前中日基本已建立起战略对话机制,双方将通过对话、磋商的方式来解决一些争端问题。如果不发生重大突变事件,如双方舰、机摩擦,或者台海局势突变等,东海问题可能通过双方对话协商的方式逐步解决。
钓鱼岛问题也应纳入共同学术研究内容
关于钓鱼岛问题,我认为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东海海域划界中忽略其法律地位,或实施共同开发,二是以武力解决主权争端。前一种是较理想的局面,依目前看可能性较大;后一种在一方做出过激行为或在台海发生战事时可能性存在。
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上,我们不会作出让步,从日本方面发出信息来看,日本作出让步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在主权争议难以调和的情况下,我认为,可以从共同学术研究做起,即在开展共同学术研究的时候,除历史问题外,把钓鱼岛问题也纳入进去。双方都拿出史实证据来,从学术角度来讨论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插话:国际法专家有一个这方面的委员会。]
从国际法上来讲,确认一个地域的领土主权有四个要素: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最早有效行政管辖。中国对钓鱼岛的发现和命名比日本早400多年;中国福建和台湾等地渔民很早以前就去钓鱼岛附近捕鱼、避风;中国从明清开始就把钓鱼岛作为海防政区。我们还有其他足够的证据来驳斥日本的非法占有。关键是要继续细心搜集史料,以便为将来可能的国际法庭解决做好充分的学术准备。
朝鲜核试爆或成日本可利用因素
朝鲜核试爆对日本的政策走向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因为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安全政策,都是借周边的风吹草动来推动的,如日本的《武力攻击事态法》就是在朝鲜发射“大浦洞”导弹后推出的。我觉得朝鲜7月的试射导弹和此次更严重的核试爆,将可能成为日本藉以推动安全政策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外力,包括修宪,甚至于核武装。以前,核武装在日本是一个讨论禁区,但现在不时有日本官员放出核武装的狂言,对于这种危险的可能性,我们应保持足够的警惕。
胡继平:中日将保持低度紧张的关系
胡继平
|
访问中韩加固了安倍政权的基础
安倍此次对中韩的访问,更加固了他的政权基础。他的访问使反对者突然失去了着力点,对于巩固其执政基础非常有利。
安倍内阁的首要任务是在明年选举中过关
从安倍上台后的党政人事的安排来看,其针对明年参议院选举的意图非常明显。内阁里面,经济方面的专家比较多,政治上保守派多是事实,但是没有极端的保守派和右翼人士,色彩比以前要温和。以前每组成一届内阁,我们都会说是右翼内阁或保守内阁,但是这次有一定变化。比较极端的中川昭一被调到了自民党政务调查会任会长,主持改宪。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的人脉相当广泛,从自民党内各派系,到公明党和其他在野党,以及各类政治性团体,他都有广泛的沟通管道,由他来负责明年的选举,显然是最合适不过的。
目前安倍内阁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明年的选举中过关,否则连政权都难保,更无法谈政策理想了。选举之前的政策基本上是过渡性的,真正的政策恐怕要在选举后才能逐渐明晰。
安倍正在走纠偏的过程
安倍现在基本上走的是一个修补前任政策的过程,内政、外交两个方面都在修补。
外交上已经在做,就是对中韩的访问。而在内政方面,重点恐怕是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就业等方面。安倍的目的是对小泉改革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因素进行纠偏,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一方面是因为客观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明年的选举。
访问中韩的根本原因
安倍之所以下决心在上台不到两周就访问中国、韩国,最根本的原因是看到了之前小泉做法的弊端,面对的压力也比较大。压力包括国内舆论的压力,经济界的压力,还有国际舆论和美国的压力。
对于日本与中国、韩国的紧张关系,美国之前已经多次表明了它的态度;虽然不是很直接地去批评,但是立场已经暗示得非常明确了:日本的做法已经损害了美国的战略利益。
包括日本国内的保守派在内,对于小泉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做法,已经明确地表示了不满。包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读卖新闻主笔渡边恒雄等,这些保守派的重量级人物,都对小泉表示了不满。就是说,日中、日韩关系的恶化已经损害了日本的利益,这种状况不能继续下去。这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日将保持低度紧张的关系
未来的中日关系,我认为从现在开始,肯定是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会不会变得很好?从目前来看,恐怕不能很乐观。如果安倍内阁明年能在选举中过关、成为一个比较长期的政权的话,中日关系可能保持一个长期的、低度紧张的关系。
之所以说是低度紧张,就是说不会像小泉执政时期那样僵,肯定会有所缓和。但是我认为也不会缓和到很好。
为甚么说不会很好?
小泉执政时期中日关系陷入僵局,既有小泉本人的原因,这是一个“偶然性”的因素,因为小泉上台有其偶然性,且这个人性格固执,思路也跟别人不太一样。但是更主要的还是有必然的东西。比如说,历史问题过去就没有解决好,一直就留下来了,现在因为遇上各种条件,被凸现出来。还有中日之间在战略方面的共同基础没有了,这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其中也包括了美国因素。另外就是日本包括强军在内的大国战略,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引发了两国之间的一些矛盾、竞争和不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