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中国专题 ->> 观察空间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进博会到“双十一”背后的经济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8-11-18 09:39:51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同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外国领导人共同巡馆。(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11月18日电/为期6天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10日落下帷幕。根据主办方发布的数据,本届博览会共吸引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交164.6亿美元,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成交126.8亿美元,汽车展区成交119.9亿美元,分列前三位。

  法国《欧洲时报》11月11日载文《从进博会到“双十一” 两场购买狂欢背后的经济逻辑》,文章说,大数据彰显了进博会的核心成果,也突出说明了一点:作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举措之一,这场首次以“进口”为主的博览会,中国企业充当了“买买买”的角色。这无疑是本届进博会最大的亮点。

  “中国购买”在世界经济遭遇逆全球化抬头、保护主义涌动、不确定性增强的当下,具有极强的宣示意义。以举办进博会为契机扩大进口,表达继续扩大开放的态度,中国再次释放出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对美国等发起“贸易战”做法的最好回击,也是在寻求国与国之间贸易失衡的解决方案,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也让中国企业和民众感受到来自全球的精彩,这是首届进博会传递出的第二个亮点,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同样清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一直强调出口,后者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经济周期的变化,尤其近年来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鼓励出口与增加进口被放到了同等重要的维度,扩大进口战略及相关配套政策应运而生。对中国企业而言,渴望引进更多技术完成转型升级;对中国民众来讲,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差异化。这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刺激着中国从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进博会在凸显中国市场吸引力和开放加速度的同时,也深刻体现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变化。进博会是世界各国扩大对华出口的契机,更是各经济体实现优势互补的平台。公共产品属性无疑是首届进博会传递出的第三个亮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