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消费大旗与限购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9-06-11 08:25:18


  中评社北京6月11日电/消费这杆大旗,竖得越高,一切阻碍消费的限制性政策,被声讨得越厉害。这不,发改委一纸“消费更新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不合理的汽车限购(限量、限牌、限转让)就被千夫所指。“城市病”出在规划、技术和管理上。这是人为的问题,八竿子也打不到由人操纵的汽车身上。再说,香港、东京等人口密度比我们大得多的国际大城市,为何城市交通就那么顺畅呢?

  有了这个尚方宝剑,估计不会有哪个城市再出台汽车限购了。已经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也要按发改委的要求,不扩大限购范围,已限购区域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汽车如此被器重,还赖于消费崛起。今年一季度,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5%。今年2万亿“减税降费”落实后,业内估计将提升消费增速2个百分点,2019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或超80%。

  消费结构里,汽车占了耐用品消费的2/3;而非耐用消费品中,最大的就是石油及制品,占比达到1/4,也主要来源于汽车。2018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28年来首次下降,加上另一个大宗消费——住房销量也触及天花板,拖累效应导致消费品零售增速创15年新低。

  对于2018年汽车产销双双下滑,除了颇受争论的所谓“挤出效应”(即买房挤出了买车)外,汽车限购被认为是本不该有的拖累因素。从千人汽车拥有量来看,我国是170辆,发达国家高达500-600辆,可见汽车消费的空间还非常大。政商学三界就抓住了这一点,于是乎限购就成了众矢之的,若干年前出台这个政策时的振振有词(国外也限购、缓解“城市病”)迅速腐朽。

  消费更新,这是此次国家鼓励汽车消费的着力点。尽管2018年汽车产销下滑,但新能源、SUV等汽车改善消费却增长50%以上。确实,消费观念升级,叠加政策扶持,马路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另外,当小孩长大了,填了“二宝”了,家里唯一的小排量车就不够用了,SUV等改善性消费就会崛起,这点很类似住房改善。所以,汽车限购退出在情理之中。

  同在情理之中的,还有住房。不得不承认,从GDP增加值贡献上,住房消费要远大于汽车消费。无论从户均住房套数(1.13套),还是从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米),贯彻“房住不炒”的话,城镇存量住房够用了。但是,论功能、环境、配套,住房改善的空间还很大,比如26%的住房无独立抽水/冲水卫生间设施,15%的建造于1990年以前,42%的建造于上世纪。

  居住理念、建筑材料、配套服务等,更新的非常快。满足居民美好生活诉求是民生政策的出发点,未来还会大力鼓励住房改善。那么,限购是不是阻碍了住房消费升级呢?记得2015年楼市“去库存”正当时,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各地相继退出限购。逻辑是一样的,限购挡住了多少投资投机需求不得而知,但错杀合理消费需求是确凿的。

  但不幸的是,由于杂七杂八的需求都装入“去库存”,导致政策“走歪”。时隔不到2年,包括限购在内的限制性措施,不得不重新拾起来。现在,国家空前强调,楼市要“稳字当头”,而政策开始转向“一城一策”,调控的痛感正在降低。几乎所有城市都加入抢人口,落户对社保缴纳的要求不断降低(有的只要求1个月),外围区域开始退出限购,这些都消解了调控效力。

  未来,在培育消费引擎的这杆大旗下,鼓励住房购置的政策很快就会来啦!问题是,上一轮政策在反覆之间,房价已上了一个无以攀比的新高度。希望不要再次重复,目的向左时,限制性措施就像过街老鼠;目的向右时,限制性措施再一股脑地全部拾起。因为,楼市基本面(比如房价水平、居民杠杆、金融风险等)已非昨日,再也经不起慷慨买单的折腾了。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李宇嘉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