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科技 ->> IT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藏粮于“机”是怎样实现的
http://www.CRNTT.com   2020-09-13 15:48:29


  中评社北京9月13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农业科技与农机装备技术进步的支撑至关重要。日前,经济日报记者走访了我国农机装备领域的重要企业——国机集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农机院),带大家去探访那些让人大开眼界的增产利器。

  中国农机院成立于1956年,总部位于北京奥运村核心地区。记者走入总部院区,只见草木葱茏,环境优美。来到中国农机院,就像进入了一个农机科技的宝库——这里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4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农机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方宪法告诉记者:“这里还是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饲草料生产科技创新联盟、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建有农业机械生产促进中心、农机工业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省部级创新及服务平台20多个,是我国农业机械领域的战略策源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品辐射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

  围绕国家需求,中国农机院着力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智能机器人、蓝色粮仓等国家重点领域研发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主导装备产品智能化、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装备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走向信息化、智能化

  农业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是助推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突破口。为此,中国农机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突破了一批农业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

  方宪法介绍,如土壤植物和动植物对象信息感知与跟踪技术、环境信息实时监测、农作物生产过程监测与水肥药精量控制施用、农机装备远程智能化测控等核心技术,推进了农机农艺信息融合发展,为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为解决在线检测难题,他们还研发出土壤养分信息探测技术,可以实现基于处方图的精细施肥;为实现杂草、病虫害、养分等快速实时感知,植物信息探测技术应运而生;机器作业参数测控技术则实现对农机具工况、耕种管收作业质量以及隐形火灾、人畜识别等监控,提升了农机性能和质量;而农机智能控制系统可支撑耕、种、管、收智能作业,实现农业精细生产向智能生产、无人农场发展;暗管排盐技术、大型开沟铺管技术及装备,可实现开沟、埋管、裹砂、敷土一次完成,具备激光高程控制功能,已经支撑2亿多亩可利用盐碱地改造,助力“藏粮于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