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世界 ->> 深度分析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华网路报:纾困之乱的源头在哪?
http://www.CRNTT.com   2020-05-12 11:50:14


 
  然而,苏贞昌或许想要放宽些得以申请急难纾困的资格,但却把小部分属“新”的政策想法,加进既有“旧”的社会救助措施内。也或许,当苏贞昌有了“扩大”经济纾困的构想后,由于和下级主管机关“卫福部”的沟通不良,让“卫福部”以为按照既有的“急难纾困实施方案”办理即可,终而导致发生了迄今未见步入常轨的“纾困之乱”。 

  苏贞昌对外公开宣布的纾困方案,讲得像是全新推动措施似的。事实上,固然将因疫情无法工作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形,的确还可算是“新”纳入得申请急难纾困的资格,但相信在今年3月19日发布以来,直到5月初经由苏贞昌的“大力宣导”,有需要的民众才知道有此德政。 

  同时,由于受疫情影响的急难纾困经苏贞昌宣导后,申请者闻讯蜂拥而至,但绝大多数的申请资格、表件和审查程序,承办公务人员原就并不熟练。加以苏贞场宣导的内容“好像新的一样”,终而导致基层公务人员在受理申请时,难免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 

  该项急难纾困的主管机关首长是陈时中,但民众似乎不知道他才应负最大的责任。然而,日前陈时中对该项措施作出指示“宁愿错发一些人,也不要漏掉一人”,这话说来云淡风轻又可博得民心,但实际要负法律和行政责任者,却是基层公务人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