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曹远征:建立居民收入可持续机制促经济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18-11-28 00:19:12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 张爽)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8-2019)”报告会上表示,中国的城市化依然有潜力,如果把潜力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可以实现,产能过剩问题不是那么的严重。通过改革建立中国居民收入可持续的机制,使得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将是对经济发展最大的贡献。

   曹远征表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已经不是中国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过去讨论改革开放总是从增长角度讨论问题,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也是中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故事。四十年来中国已经有3亿人口成功的进入中高收入阶层,还有剩余的9亿人口在紧紧跟随。如果未来中国精准扶贫成功,中国就告别贫困了,中国有14亿人口,今年零售商品总额可能是世界第一,如何支持中国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成为下一轮改革开放的核心命题。

  “从这个角度观察,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能不提及,比如说农民工市民化。这几年中国的农民工数量是2.8亿,农民工在城里有收入,他们把钱拿回农村盖房子,但是他们住不了,还要回到城市打工,有了财产但是没有财产收入,而且财产不值钱,但是如果农民工的消费在城镇里就会刺激需求。”

  曹远征说,农民工的市民化改革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体制问题,而是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问题。如果中国进入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中国增长潜力依然存在。“中国的城市化率不到60%,中国的城镇户籍人口不到40%,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才能完成城市化,我们依然有空间、有潜力。如果把潜力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可以实现,某种程度上产能过剩问题不是那么的严重。”

  曹远征说,中国人均占有钢铁量只有4.6吨,欧美则是16-17吨,中国只有发达国家一半的水平,因此中国现有的产能和产量能够维持十年。“从这样的角度考虑下一步的政策安排,一定要把需求问题和供给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世界经济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中美贸易冲突中,扩大内需就变的很重要。”

  曹远征表示,扩大内需不是靠大水漫灌和投资支持就能做到,而要通过改革建立中国居民收入可持续的机制,使得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那将是对经济发展最大的贡献。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