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麻省理工公布核聚变发电重大进展
http://www.CRNTT.com   2020-10-02 14:53:00


  中评社北京10月2日电/据凤凰网媒体报道,能源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核聚变可能是终极解决方案,谁能实现这个技术,意义不可估量。MIT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日前公布了一个重要进展,其SPARC核聚变项目被证明为可行的,可输出10倍的能量。

  核裂变、聚变在中学物理上就学过了,前者是大核分裂成小核释放能量,后者是小核变成大核释放能量,太阳就是核聚变,将氢原子聚变成氦原子,每秒燃烧6.2亿吨氢。

  这两种技术用在武器上就是原子弹、氢弹的区别,后者的威力大了10倍不止,而用在民用领域,那就是核电站的区别,目前的核电站还是基于裂变的。

  核聚变技术的核电站没法用,因为现在不可控——准确来说其实也不是不可控制,人类已经可以做到某种程度的可控核聚变,但是问题在于用于引发聚变的能量比产生的能量还要高,也就是Q值(能量增益因素)小于1,只有大于1的时候才是可行的。

  目前的核聚变发电技术中,超导磁控+等离子的托卡马克是主流,国内有东方超环项目,国际社会合作建设的ITER热核反应堆项目也是这个路线的。

  2018年,MIT与一家名为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的公司合作了一个新的核聚变项目SPARC,目标是在15年内创造可以商业运行的核聚变电站。

  日前,MIT发布了这个项目的最新进展,来自12个研究机构的47位研究人员合作的7篇论文已经发表在了《等粒子物理学》上。

  这些研究证实了一件事,SPARC核聚变项目是可行的,至少可以实现Q值为2的目标,也就是说输入1J的能量可以产生2J的能量,多出来的1J就是聚变产生的能量。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