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社评论员专栏 ->> 乔新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社评:世界选举年带来风险 中国外贸有底气
http://www.CRNTT.com   2024-02-22 00:03:12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排华事件充分说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出现困难,当地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寻求政府支持。一些政府会动用强力手段,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或者华人的合法权益。惨痛的历史教训说明,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绝对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上的优胜劣汰一定会转化为政治上的你死我活。充分瞭解国际贸易发展的规律,吸取历史教训,对于中国与相关国家开展经济合作至关重要。

  其次,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分歧和矛盾。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的规则解决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纠纷。不论是关贸总协定,还是世界贸易组织,都确立瞭解决争端的基本程序。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按照国际协定和条约解决经济纠纷成本相对较大,一些国家习惯于采用单边制裁措施,损害外国企业的利益。

  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一方面加强与各国经贸合作,另一方面,尽可能采取措施解决贸易和投资不平衡现象。不可否认,随着中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企业海外竞争能力越来越强。中国希望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希望通过双向投资实现互利双赢。但客观事实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增加,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一些国家对华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针对这种现象,中国采取的策略是,一方面通过组建合资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同组建联合体,建设高速铁路网,实现互利双赢。另一方面,中国希望借助于完善的合同和纠纷解决机制,尽可能地降低争端解决成本,通过临时仲裁、中间仲裁等方式,及时地化解纠纷,避免双方经济纠纷转化为政治矛盾,继而影响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发展。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企业的需要,违反国际条约和双边协定,对中国实施歧视性的政策。中国必须通过外交途径,表达中国政府的关切。与此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借助于仲裁、诉讼等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