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闽宁携手,葡萄产业链环环相扣
http://www.CRNTT.com   2020-08-03 09:05:56


 
  葡萄园里,杨成一家有了新工作,小家的发展有了新支点。杨成当电工,妻子做保洁,儿子也在公司开起了挖掘机。一个月下来,全家收入过万元。

  闽宁协作一起步,便谋划产业带动的“先手棋”,葡萄产业就是重要一环。

  贺兰山东麓,北纬38.5度,这里拥有酿酒葡萄生长所需的好条件:降雨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砂土富含矿物质,通透性好。

  陈德启一到当地,就装上一捧土,请人送去法国化验,“果然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葡萄佳酿,七分靠种,三分靠酿。这个爱拼敢赢的晋江人马上拍板,一口气流转10万亩荒地,立志酿出最好的葡萄酒。如今,他酿的葡萄酒几乎年年拿下国际大奖,美酒海内外飘香。

  截至2019年底,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7万亩,葡萄产业每年为生态移民提供就业岗位约12万个。

  当红娘,助市场开拓

  沿贺兰山东麓一直往南,行至吴忠市红寺堡区中圈塘村,遇上从葡萄地里出来的徐凤琴。47岁的她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种葡萄摘掉了贫困帽。去年,她家7亩葡萄地收入近两万元。

  一笔笔算账,有欣喜,也有隐忧。赶上酒不好卖的时候,收葡萄的酒庄资金回笼慢,连带影响种植户。

  红寺堡区的酿酒葡萄,种了10.6万亩,每年可产成品酒800万瓶。可产区毕竟年轻,品牌认可仍需时日。各大酒庄积压的原酒,一度曾有1.5万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