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蓝博洲:我是“台独”论述的一块绊脚石
http://www.CRNTT.com   2018-06-19 00:21:01


钟浩东遭枪决后,虚岁三十的蒋碧玉在归绥街风化区巷口摆摊营生,抚养两个幼儿
 
  “人活着就是有社会责任的”

  与其他“走红”大陆的台湾当红作家琼瑶、龙应台、蒋勋、九把刀等人相比,蓝博洲相当“不红”,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文学造诣和在大陆的认可度不高。《幌马车之歌》在大陆图书评分网站“豆瓣”上的评分是8.5分,《台共党人的悲歌》评分是7.8分,而琼瑶得分最高的一部作品是《窗外》,分数是7.2分,大部分作品得分在7分以下。蒋勋的《孤独六讲》分数是8.1分。一向“毒舌”的“豆瓣”网友也看出了蓝博洲的用心:“《幌马车之歌》是蓝博洲笔下的历史。文字的平静和节制是他的风格,是一个知识分子叙写的历史和政党文宣中叙写的历史的不同之处。平静和节制是在避免制造悲情、利用悲情,也正好化解了悲情。”

  当听到自己的“豆瓣”得分时,蓝博洲有一点意外,他问记者,“(分数)是侯导电影的得分吗?”蓝博洲曾经也有过“走红”的机会,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的两部作品《悲情城市》、《好男好女》都选用了《幌马车之歌》的很多素材。但非虚构的历史写作毕竟与通俗小说不同,蓝博洲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作品“不可能”有朝一日变成大众作品。同样也是讲述台共党人故事的电视剧《潜伏》走红的时候,蓝博洲也想过把作品拍电视剧,但除了题材敏感和现实因素的限制之外,在岛内写作与在大陆写作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在大陆可以虚构,但是在台湾虚构谁理你?”蓝博洲说,因为这段历史在台湾是被压制的,台湾又是一个“反共”的社会,只有讲最真实的历史才能被关注,才能成为“反反共”的利刃,这是他“斗争与写作的一个策略”。

  没有其他台湾作家红,蓝博洲并没有失落感。他说他自己也是从琼瑶开始阅读的,只是越往上走就会高处不胜寒。“大众文化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我们可以从这个现象做分析,看看这个社会怎么样。”蓝博洲说,如果大陆流行的都是琼瑶、三毛、余光中的作品,那么台湾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如果哪一天陈映真在大陆变成显学,那时候台湾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琼瑶、三毛式作品,在蓝博洲看来是一剂精神鸦片,并不是真正的台湾。而要了解真正的台湾,就要阅读他和陈映真的作品,“(我们的作品)告诉你们台湾是怎么回事,台湾的社会矛盾是怎么回事,台湾的历史是怎么回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