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金灿荣:韬光养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http://www.CRNTT.com   2018-12-05 00:19:50


金灿荣与境内外记者交流(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12月5日电(记者 张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在中国记协第125期新闻茶座上表示,中国经济体量的增长、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责任、国内网民的呼声让中国外交无法再奉行“韬光养晦”的政策,“韬光养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金灿荣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向了“韬光养晦”,这是贯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外交方针。韬光养晦是比较复杂的一个思想系统,里面包括几个要点:

  第一,中国是个超大型国家,对这样一个国家而言,内部挑战永远是最重要的,外部挑战永远是第二位的。“韬光养晦的逻辑就是中国跟一般的国家不一样,我们是超大型国家,内部问题永远最重要。”

  第二,在内部问题当中,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一定要永远排第一。

  第三,外交上要去意识形态化,不要被意识形态绑架。

  第四,中国不要主动参与各种国际矛盾。

  第五,有时候你不惹矛盾,矛盾也要惹你,碰到这种情况,中国也要非常克制地使用力量。

  金灿荣说,韬光养晦是很复杂的一个外交指导思想,但是非常不幸,这个词被前五角大楼幕僚、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译成了“卧薪尝胆”,意思是“隐蔽力量,等待时机”。

  “我个人觉得是故意翻错的,因为白邦瑞是研究《孙子兵法》的,对中国学问的了解比中国人好。” 金灿荣说,不管外界怎么理解,中国人就是按照小平的指导思想执行了这个外交政策30多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