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十六款App侵害用户权益被通报
http://www.CRNTT.com   2020-06-05 10:51:41


 
  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要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能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也不能违反法律规定或与用户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2019年1月25日,《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发布,决定自2019年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此后,为落实该公告的部署,相关部门成立了App专项治理工作组。

  此后,《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等陆续印发,对App违法收集个人信息行为进行了认定和治理。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为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2019年至今,《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草案)》《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信息告知同意指南(征求意见稿)》《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自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指引(征求意见稿)》等也相继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认为,目前,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才能够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对于一般侵权行为仍然制裁不力,应该采取更具体的立法措施,对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认定为侵权行为,追究其损害赔偿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同样认为须加强和完善立法,“虽然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较强,但相关前位法立法缺失,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较为零散,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刻不容缓”。

  吴沈括说,不良网络运营者是用户信息安全的重大威胁,应针对这些运营者制定、实行有效的监管措施,并提高威慑网络运营者的惩处力度,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危害公民信息安全的行为。此外,用户也应重视个人信息安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