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军情网 ->> 军事热图 】 【打 印】 
从“金头盔”比武看中国空军战力
http://www.CRNTT.com   2018-07-25 09:45:09


  中评社北京7月25日电/解放军报近日连续两天整版报道了中国空军“金头盔”比武进化史,公布了诸多细节。从2011年至今连续多年的“金头盔”比武折射出中国空战实力正逐年提高。

  2011年,首届“金头盔”比武举行,这也代表着空军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成功实践。“金头盔”,引入“自由空战”理念,抛弃按照脚本编排好的环境,把人员投入到真实的作战环境中进行对抗,在中国空军训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空军实战化训练进入了一条快速通道:“金头盔”比武考核的难度、强度、规模逐年递增。2011年,首届对抗空战考核引入“自由空战”,取消水平机动空战高度差;2015年,全面引入异型机对抗,破除小组赛只组织同型机对抗规则;2017年,考核全部为三代战机,规模、难度和实战化程度再创新高。增加四机近距空战考核,减少明语指挥,突出长机职能,取消部分战机外挂和干扰限制,最大程度缩小竞赛与实战的差距。考核标准从积分制到击落制到任务制都是为了更贴近实战化。

  《环球时报》报道,面对这些非常专业的描述,空军专家傅前哨24日告诉记者,“金头盔”最大特点是:对抗性越来越强,实战性越来越强,不断提升飞行员实战化能力。“这种提升是螺旋式上升,因为没有任何脚本,这次赢了下一次不一定能赢,需要飞行员不断演练,开发新战法,不断提升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而且从单个飞行员对抗到编队对抗,需要相互配合,才有可能战胜对手。”

  同时,规模逐年增加,奖项却并没有增加,这意味着“金头盔”的含金量越来越高。《环球时报》记者统计发现,2011年100余名歼击机飞行员参赛诞生了10名“金头盔”,获奖比率大概是10%,2017年近百名飞行员角逐出6名空战能手“金头盔”,获奖比率是6%,最低的时候仅有3%。

  即便获奖率越来越低,飞行员们却对参加比武趋之若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原飞行员2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金头盔”的现实意义在于:“打基础,训骨干,提升整体能力。‘金头盔’对个体飞行员来讲,是一种荣誉,是基础训练成果的体现。而现代空战是联合作战、体系作战,需要夯实基础训练。”根据统计,获得 “金头盔”的黄金年龄在30岁至35岁之间,飞行小时在1000至1500小时之间。这些骨干力量在未来成为作战部队的主官后将会起到更大作用,打造精锐部队。而且空军每年都会要求新飞行员参与比武,曾要求新选手不少于50%。随着时间推移,未来几年内绝大部分飞行员将有机会参与这种实战化锻炼,这将全面提高我空军部队的空战对抗水平。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海军航空兵首次参加由空军举办的“金头盔”比赛,来自南海舰队航空兵某旅的3名飞行员代表海军参加空军“金头盔”比武。傅前哨认为,海军航空兵加入“金头盔”比赛,使得两大军种可以相互切磋、交流,对双方的战术水平都有提升。空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主战对象不同,训练方式也不同,相互交流有助于拓展思维,进一步提高空战水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