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科技与产业如何相交
http://www.CRNTT.com   2020-10-29 15:39:12


  中评社北京10月29日电/据澎湃新闻报道,10月28日,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市,未来将辐射长三角地区和全国技术交易市场,引导成果、企业、机构、资本、政策五大要素资源进场交易。

  当前,我国发明专利数量常年世界第一,但科技成果转换率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不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上海技术交易所能否担起重任?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网络中的现实堵点有哪些,又该如何破题?

  对此,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吉华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当前我国把科技创新提到更高的位置,是因为“原先的科技创新跟产业是两条并行的线”,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中脱节。而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大企业原来基于创新的制度设计也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

  上海东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东也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科研工作者应该到工厂一线去,科技成果转化要和工厂里的工程师交流,技术成果转化不是在实验室里“摇烧瓶”。

  从科研规律的角度看,谢吉华用数字0-10比喻技术的诞生与产业化上的成熟应用。如果“0-1”代表从无到有的实验室研发阶段,“10”代表产业化,那么“2-9”就是中试迈向批量生产的阶段。“2-9”的过程“非常难”,“很多技术在实验室行,到了中试阶段就不行了,有的到中试行了,到产业化完全不行。”

  打通“2-9”,最终或将形成可观的产能或效益,但风险很大,谢吉华认为这需要外部力量的扶持。对于上海技术交易所的使命,谢吉华说,“交易不是目的,交易的目的是赋能产业。最终我们希望能够有无数个产业通过技术交易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技术成果转化不是在实验室里“摇烧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