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政情 ->> 论述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http://www.CRNTT.com   2022-10-14 09:34:14


  中评社北京10月14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紧紧依靠人民,集聚人民力量,取得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就必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一、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主张,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辉煌篇章,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探索形成了丰富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这些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面向未来,要坚定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相融合,与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相融通。

  二、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带领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一条重要经验,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以切实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保证人民得到真正实惠、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出人民至上的光辉篇章。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表明,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祗有真正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才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