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政情 ->> 论述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种粮大户挑上“金扁担”
http://www.CRNTT.com   2022-12-06 17:21:30


  中评社北京12月6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初冬的庄稼地里,一簇簇麦苗探出头来,青翠欲滴。微风轻拂,阵阵清香扑鼻,沁人心脾。

  一名中年汉子顺着田埂走近,皮肤黝黑、笑容憨厚,裤腿上还沾着泥点。只见他停下来,掏出手机,滑动屏幕,水肥一体机阀门开启,“嗡嗡嗡”,水如细雨般滋滋喷出,落在一株株嫩苗上。“种了10年地,以前靠锄头,现在靠手机。”他俯下身,轻轻掸了掸裤腿,“有智慧农机帮忙,不耽误一会儿见客户。”

  49岁的徐小占,山东省嘉祥县满硐镇徐村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种地不简单,是门大学问

  小时候,徐小占做梦都盼着吃上白馍馍。

  徐村藏在大山,地薄天旱。上世纪70年代,水浇条件跟不上,只能靠天吃饭。“地瓜干是主粮,鸡屁股是‘银行’,谁家能吃上白馍馍,可是够风光的!”徐小占回忆。

  80年代,联产承包。徐小占全家老小8口人,分了10多亩地。他跟着父母,扛着比自己的个头还要高的锄头,开始下地干活。

  “产量提了提,但还是太低。”徐小占说,“大人们终于蒸出‘白馍馍’,娃娃们高兴坏了,结果一口咬下去,里面还是黑黑的地瓜窝头心。小麦不够,地瓜来凑。”

  90年代末,徐小占买了台锯石机,干起开山采石的营生,一干就是10多年。直到2010年,县里出了规定,封山禁采。

  开山时,天不亮上山,天黑才下山。“失业”后的徐小占,日子过得清闲,天天看电视、读报纸。“2012年,中央出了很多好政策,‘三农’工作提得响,报纸电视都在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